入侵检测(Intrusion Detection)是对入侵行为的检测。它通过收集和分析 *** 行为、安全日志、审计数据、其它 *** 上可以获得的信息以及计算机系统中若干关键点的信息,检查 *** 或系统中是否存在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被攻击的迹象。入侵检测作为一种积极主动地安全防护技术,提供了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在 *** 系统受到危害之前拦截和响应入侵。因此被认为是防火墙之后的第二道安全闸门,在不影响 *** 性能的情况下能对 *** 进行监测。入侵检测通过执行以下任务来实现:监视、分析用户及系统活动;系统构造和弱点的审计;识别反映已知进攻的活动模式并向相关人士报警;异常行为模式的统计分析;评估重要系统和数据文件的完整性;操作系统的审计跟踪管理,并识别用户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 入侵检测是防火墙的合理补充,帮助系统对付 *** 攻击,扩展了系统管理员的安全管理能力(包括安全审计、监视、进攻识别和响应),提高了信息安全基础结构的完整性。它从计算机 *** 系统中的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分析这些信息,看看 *** 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遭到袭击的迹象。
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是为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而设计与配置的一种能够及时发现并报告系统中未授权或异常现象的技术,是一种用于检测计算机 *** 中违反安全策略行为的技术。进行入侵检测的软件与硬件的组合便是入侵检测系统
入侵检测技术的分类:
入侵检测系统所采用的技术可分为特征检测与异常检测两种。
1 .特征检测:
特征检测 (Signature-based detection) 又称 Misuse detection ,这一检测假设入侵者活动可以用一种模式来表示,系统的目标是检测主体活动是否符合这些模式。它可以将已有的入侵 *** 检查出来,但对新的入侵 *** 无能为力。其难点在于如何设计模式既能够表达“入侵”现象又不会将正常的活动包含进来。
2 .异常检测:
异常检测 (Anomaly detection) 的假设是入侵者活动异常于正常主体的活动。根据这一理念建立主体正常活动的“活动简档”,将当前主体的活动状况与“活动简档”相比较,当违反其统计规律时,认为该活动可能是“入侵”行为。异常检测的难题在于如何建立“活动简档”以及如何设计统计算法,从而不把正常的操作作为“入侵”或忽略真正的“入侵”行为。
入侵检测系统的工作步骤
对一个成功的入侵检测系统来讲,它不但可使系统管理员时刻了解 *** 系统(包括程序、文件和硬件设备等)的任何变更,还能给 *** 安全策略的制订提供指南。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它应该管理、配置简单,从而使非专业人员非常容易地获得 *** 安全。而且,入侵检测的规模还应根据 *** 威胁、系统构造和安全需求的改变而改变。入侵检测系统在发现入侵后,会及时作出响应,包括切断 *** 连接、记录事件和报警等。
信息收集
入侵检测的之一步是信息收集,内容包括系统、 *** 、数据及用户活动的状态和行为。而且,需要在计算机 *** 系统中的若干不同关键点(不同网段和不同主机)收集信息,这除了尽可能扩大检测范围的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从一个源来的信息有可能看不出疑点,但从几个源来的信息的不一致性却是可疑行为或入侵的更好标识。
当然,入侵检测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收集信息的可靠性和正确性,因此,很有必要只利用所知道的真正的和精确的软件来报告这些信息。因为黑客经常替换软件以搞混和移走这些信息,例如替换被程序调用的子程序、库和其它工具。黑客对系统的修改可能使系统功能失常并看起来跟正常的一样,而实际上不是。例如,unix系统的PS指令可以被替换为一个不显示侵入过程的指令,或者是编辑器被替换成一个读取不同于指定文件的文件(黑客隐藏了初试文件并用另一版本代替)。这需要保证用来检测 *** 系统的软件的完整性,特别是入侵检测系统软件本身应具有相当强的坚固性,防止被篡改而收集到错误的信息。
1.系统和 *** 日志文件
黑客经常在系统日志文件中留下他们的踪迹,因此,充分利用系统和 *** 日志文件信息是检测入侵的必要条件。日志中包含发生在系统和 *** 上的不寻常和不期望活动的证据,这些证据可以指出有人正在入侵或已成功入侵了系统。通过查看日志文件,能够发现成功的入侵或入侵企图,并很快地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程序。日志文件中记录了各种行为类型,每种类型又包含不同的信息,例如记录“用户活动”类型的日志,就包含登录、用户ID改变、用户对文件的访问、授权和认证信息等内容。很显然地,对用户活动来讲,不正常的或不期望的行为就是重复登录失败、登录到不期望的位置以及非授权的企图访问重要文件等等。
2.目录和文件中的不期望的改变
*** 环境中的文件系统包含很多软件和数据文件,包含重要信息的文件和私有数据文件经常是黑客修改或破坏的目标。目录和文件中的不期望的改变(包括修改、创建和删除),特别是那些正常情况下限制访问的,很可能就是一种入侵产生的指示和信号。黑客经常替换、修改和破坏他们获得访问权的系统上的文件,同时为了隐藏系统中他们的表现及活动痕迹,都会尽力去替换系统程序或修改系统日志文件。
3.程序执行中的不期望行为
*** 系统上的程序执行一般包括操作系统、 *** 服务、用户起动的程序和特定目的的应用,例如数据库服务器。每个在系统上执行的程序由一到多个进程来实现。每个进程执行在具有不同权限的环境中,这种环境控制着进程可访问的系统资源、程序和数据文件等。一个进程的执行行为由它运行时执行的操作来表现,操作执行的方式不同,它利用的系统资源也就不同。操作包括计算、文件传输、设备和其它进程,以及与 *** 间其它进程的通讯。
一个进程出现了不期望的行为可能表明黑客正在入侵你的系统。黑客可能会将程序或服务的运行分解,从而导致它失败,或者是以非用户或管理员意图的方式操作。
4. 物理形式的入侵信息
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未授权的对 *** 硬件连接;二是对物理资源的未授权访问。黑客会想方设法去突破 *** 的周边防卫,如果他们能够在物理 *** 问内部网,就能安装他们自己的设备和软件。依此,黑客就可以知道网上的由用户加上去的不安全(未授权)设备,然后利用这些设备访问 *** 。例如,用户在家里可能安装Modem以访问远程办公室,与此同时黑客正在利用自动工具来识别在公共 *** 线上的Modem,如果一拨号访问流量经过了这些自动工具,那么这一拨号访问就成为了威胁 *** 安全的后门。黑客就会利用这个后门来访问内部网,从而越过了内部 *** 原有的防护措施,然后捕获 *** 流量,进而攻击其它系统,并偷取敏感的私有信息等等。
信号分析
对上述四类收集到的有关系统、 *** 、数据及用户活动的状态和行为等信息,一般通过三种技术手段进行分析:模式匹配,统计分析和完整性分析。其中前两种 *** 用于实时的入侵检测,而完整性分析则用于事后分析。
1. 模式匹配
模式匹配就是将收集到的信息与已知的 *** 入侵和系统误用模式数据库进行比较,从而发现违背安全策略的行为。该过程可以很简单(如通过字符串匹配以寻找一个简单的条目或指令),也可以很复杂(如利用正规的数学表达式来表示安全状态的变化)。一般来讲,一种进攻模式可以用一个过程(如执行一条指令)或一个输出(如获得权限)来表示。该 *** 的一大优点是只需收集相关的数据 *** ,显著减少系统负担,且技术已相当成熟。它与病毒防火墙采用的 *** 一样,检测准确率和效率都相当高。但是,该 *** 存在的弱点是需要不断的升级以对付不断出现的黑客攻击手法,不能检测到从未出现过的黑客攻击手段。
2.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 *** 首先给系统对象(如用户、文件、目录和设备等)创建一个统计描述,统计正常使用时的一些测量属性(如访问次数、操作失败次数和延时等)。测量属性的平均值将被用来与 *** 、系统的行为进行比较,任何观察值在正常值范围之外时,就认为有入侵发生。例如,统计分析可能标识一个不正常行为,因为它发现一个在晚八点至早六点不登录的帐户却在凌晨两点试图登录。其优点是可检测到未知的入侵和更为复杂的入侵,缺点是误报、漏报率高,且不适应用户正常行为的突然改变。具体的统计分析 *** 如基于专家系统的、基于模型推理的和基于神经 *** 的分析 *** ,目前正处于研究热点和迅速发展之中。
3.完整性分析
完整性分析主要关注某个文件或对象是否被更改,这经常包括文件和目录的内容及属性,它在发现被更改的、被特络伊化的应用程序方面特别有效。完整性分析利用强有力的加密机制,称为消息摘要函数(例如MD5),它能识别哪怕是微小的变化。其优点是不管模式匹配 *** 和统计分析 *** 能否发现入侵,只要是成功的攻击导致了文件或其它对象的任何改变,它都能够发现。缺点是一般以批处理方式实现,不用于实时响应。尽管如此,完整性检测 *** 还应该是 *** 安全产品的必要手段之一。例如,可以在每一天的某个特定时间内开启完整性分析模块,对 *** 系统进行全面地扫描检查。
入侵检测系统典型代表
入侵检测系统的典型代表是ISS公司(国际互联网安全系统公司)的RealSecure。它是计算机 *** 上自动实时的入侵检测和响应系统。它无妨碍地监控 *** 传输并自动检测和响应可疑的行为,在系统受到危害之前截取和响应安全漏洞和内部误用,从而更大程度地为企业 *** 提供安全。
入侵检测功能
·监督并分析用户和系统的活动
·检查系统配置和漏洞
·检查关键系统和数据文件的完整性
·识别代表已知攻击的活动模式
·对反常行为模式的统计分析
·对操作系统的校验管理,判断是否有破坏安全的用户活动。
·入侵检测系统和漏洞评估工具的优点在于:
·提高了信息安全体系其它部分的完整性
·提高了系统的监察能力
·跟踪用户从进入到退出的所有活动或影响
·识别并报告数据文件的改动
·发现系统配置的错误,必要时予以更正
·识别特定类型的攻击,并向相应人员报警,以作出防御反应
·可使系统管理人员最新的版本升级添加到程序中
·允许非专家人员从事系统安全工作
·为信息安全策略的创建提供指导
·必须修正对入侵检测系统和漏洞评估工具不切实际的期望:这些产品并不是无所不能的,它们无法弥补力量薄弱的识别和确认机制
·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无法执行对攻击的检查
·无法感知公司安全策略的内容
·不能弥补 *** 协议的漏洞
·不能弥补由于系统提供信息的质量或完整性的问题
·它们不能分析 *** 繁忙时所有事务
·它们不能总是对数据包级的攻击进行处理
·它们不能应付现代 *** 的硬件及特性
入侵检测作为一种积极主动地安全防护技术,提供了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在 *** 系统受到危害之前拦截和响应入侵。从 *** 安全立体纵深、多层次防御的角度出发,入侵检测理应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这从国外入侵检测产品市场的蓬勃发展就可以看出。在国内,随着上网的关键部门、关键业务越来越多,迫切需要具有自主版权的入侵检测产品。但现状是入侵检测仅仅停留在研究和实验样品(缺乏升级和服务)阶段,或者是防火墙中集成较为初级的入侵检测模块。可见,入侵检测产品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从技术途径来讲,我们认为,除了完善常规的、传统的技术(模式识别和完整性检测)外,应重点加强统计分析的相关技术研究
之一个:NST
NST一套免费的开源应用程序,是一个基于Fedora的Linux发行版,可在32和64位平台上运行。这个可启动的Live
CD是用于监视、分析和维护计算机 *** 上的安全性;它可以很容易地将X86系统转换为肉机,这有助于入侵检测, *** 流量嗅探, *** 数据包生成, *** /主机扫描等。
第二个:NMAP
NMAP是发现企业 *** 中任何类型的弱点或漏洞的绝佳工具,它也是审计的好工具。该工具的作用是获取原始数据包并确定哪些主机在 *** 的特定段上可用,正在使用什么操作系统,以及识别特定主机的数据包防火墙或过滤器的不同类型和版本正在使用。NMAP对渗透测试过程的任何阶段都很有用并且还是免费的。
第三个:BeEF工具
BeEF工具主要利用移动端的客户,它的作用是用于检查Web浏览器,对抗Web抗击。BeEF用GitHub找漏洞,它探索了Web边界和客户端系统之外的缺陷。很重要的是,它是专门针对Web浏览器的,能够查看单个源上下文中的漏洞。
第四个:Acunetix Scanner
它是一款知名的 *** 漏洞扫描工具,能审计复杂的管理报告和问题,并且通过 *** 爬虫测试你的网站安全,检测流行安全漏洞,还能包含带外漏洞。它具有很高的检测率,覆盖超过4500个弱点;此外,这个工具包含了AcuSensor技术,手动渗透工具和内置漏洞测试,可快速抓取数千个网页,大大提升工作效率。
第五个:John the Ripper
它是一个简单可快速的密码破解工具,用于在已知密文的情况下尝试破解出明文的破解密码软件,支持大多数的加密算法,如DES、MD4、MD5等。
入侵检测系统分软件防火墙和硬件防火墙:
如中大型公司用,基本采用硬件防火墙。安全但成本高,动轨10多万元也不稀奇。
如小型公司或私人用户可采用软件防火墙,如诺盾(我的更爱),瑞星,熊猫,天网等。。。。。
软件防火墙占用SERVER资源较多,但成本低,几百元到千元就可搞定
具体看你们单位的实力和 *** 规模了。
rootkit 在 *** 安全中经常会遇到rootkit,NSA安全和入侵检测术语字典( NSA Glossary of Terms Used in Security and Intrusion Detection)对rootkit的定义如下:A hacker security tool that captures passwords and message traffic to and from a computer. A collection of tools that allows a hacker to provide a backdoor into a system, collect information on other systems on the network,mask the fact that the system is compromised, and much more. Rootkit is a classic example of Trojan Horse software. Rootkit is available for a wide range of operating systems.
好多人有一个误解,他们认为rootkit是用作获得系统root访问权限的工具。实际上,rootkit是攻击者用来隐藏自己的踪迹和保留root访问权限的工具。通常,攻击者通过远程攻击获得root访问权限,或者首先密码猜测或者密码强制破译的方式获得系统的访问权限。进入系统后,如果他还没有获得root权限,再通过某些安全漏洞获得系统的root权限。接着,攻击者会在侵入的主机中安装rootkit,然后他将经常通过rootkit的后门检查系统是否有其他的用户登录,如果只有自己,攻击者就开始着手清理日志中的有关信息。通过rootkit的嗅探器获得其它系统的用户和密码之后,攻击者就会利用这些信息侵入其它的系统。
什么是rootkit
Rootkit是指其主要功能为隐藏其他程式进程的软件,可能是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软件组合;广义而言,Rootkit也可视为一项技术。最早Rootkit用于善意用途,但后来Rootkit也被黑客用在入侵和攻击他人的电脑系统上,电脑病毒、间谍软件等也常使用Rootkit来隐藏踪迹,因此Rootkit已被大多数的防毒软件归类为具危害性的恶意软件。Linux、Windows、Mac OS等操作系统都有机会成为Rootkit的受害目标。
[1]Rootkit出现于二十世纪90年代初,在1994年2月的一篇安全咨询报告中首先使用了rootkit这个名词。这篇安全咨询就是CERT-CC的CA-1994-01,题目是Ongoing Network Monitoring Attacks,最新的修订时间是1997年9月19日。从出现至今,rootkit的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应用越来越广泛,检测难度也越来越大。
rootkit介绍Rootkit是一种奇特的程序,它具有隐身功能:无论静止时(作为文件存在),还是活动时,(作为进程存在),都不会被察觉。换句话说,这种程序可能一直存在于我们的计算机中,但我们却浑然不知,这一功能正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不论是计算机黑客,还是计算机取证人员。黑客可以在入侵后置入Rootkit,秘密地窥探敏感信息,或等待时机,伺机而动;取证人员也可以利用Rootkit实时监控嫌疑人员的不法行为,它不仅能搜集证据,还有利于及时采取行动。!
一、背景知识
我们通常所说的智能机器,大至超级计算机,中到个人PC,小至智能手机,通常都有两部分组成:硬件和软件。并且,设备的智能是通过软件来实现的。所有软件中,有一种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可以简单理解为一组高度复用的核心程序,一方面,它要管理低层的硬件设备,另一方面,为上层其它程序提供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真是同人不同命,同为软件,操作系统却享有至高无上的特权:它不仅管理硬件,而且其他所有软件也都受制于它。
因为在应用程序和硬件之间隔着操作系统,所以应用程序不能直接访问硬件,而是通过调用操作系统提供的接口来使用硬件。也就是说,对应用程序而言,硬件是不可见的。当然,凡事是没有绝对的,应用程序绕过操作系统来直接访问硬件也不是不可能的,但这样做会付出高昂的代价。设想一个软件开发商在开发一款功能丰富的软件,功能本身就够他头痛得了,现在他还得操心某个数据在某个磁道的某个簇上,某个字符在某品牌显示器上的颜色的二进制代码等等繁琐的事情,不用说财力和物力,单说开发周期就是无法容忍的。所以,现在的应用程序都是使用操作系统提供的简单明了的服务来访问系统的,因为毕竟没有谁愿意自讨苦吃。
二、内核的主要功能
从上文中我们已经了解,内核在系统中处于核心枢纽的地位,下面我们具体介绍内核中与Rootkit紧密相关的几个主要功能,更重要的是这些功能对Rootkit的意义所在:
进程管理。进程可以简单理解为运行中的程序,它需要占用内存、CPU时间等系统资源。现在的操作系统大多支持多用户多任务,也就是说系统要并行运行多个程序。为此,内核不仅要有专门代码来负责为进程或线程分配CPU时间,另一方面还要开辟一段内存区域存放用来记录这些进程详细情况的数据结构。内核是怎么知道系统中有多少进程、各进程的状态等信息的?就是通过这些数据结构,换句话说它们就是内核感知进程存在的依据。因此,只要修改这些数据结构,就能达到隐藏进程的目的。
文件访问。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提供的最为重要的功能之一。内核中的驱动程序把设备的柱面、扇区等原始结构抽象成为更加易用的文件系统,并提供一个一致的接口供上层程序调用。也就是说,这部分代码完全控制着对硬盘的访问,通过修改内核的这部分代码,攻击者能够隐藏文件和目录。
安全控制。对大部分操作系统来说,因为系统中同时存在多个进程,为了避免各进程之间发生冲突,内核必须对各进程实施有效的隔离措施。比如,在MS-Windows系统中,每个进程都被强制规定了具体的权限和单独的内存范围。因此,对攻击者而言,只要对内核中负责安全事务的代码稍事修改,整个安全机制就会全线崩溃。
内存管理。现在的硬件平台(比如英特尔的奔腾系列处理器)的内存管理机制已经复杂到可以将一个内存地址转换成多个物理地址的地步。举例来说,进程A按照地址 0x0030030读取内存,它得到值的是“飞机”;然而,进程B也是按照同样的地址0x0030030来读取内存,但它取得的值却是“大炮”。像上面这样,同一个地址指向截然不同的两个物理内存位置,并且每个位置存放不同的数据这种现象并不足以为怪——只不过是两个进程对虚拟地址到物理地址进行了不同的映射而已。如果这一点利用好了,我们可以让Rootkit躲避调试程序和取证软件的追踪。
上面介绍了内核的主要功能,以及它们对 Rootkit的重大意义。说到这里,我们就要切入正题了,即:只要我们颠覆(即修改)了操作系统的核心服务(即内核),那么整个系统包括各种应用就完全处于我们的掌控之下了。要想颠覆内核,前提条件是能把我们的代码导入内核。
其中针对SunOS和Linux两种操作系统的rootkit最多(树大招风:P)。所有的rootkit基本上都是由几个独立的程序组成的,一个典型rootkit包括:
1 以太网嗅探器程程序,用于获得 *** 上传输的用户名和密码等信息。
2 特洛伊木马程序,例如:inetd或者login,为攻击者提供后门。
3 隐藏攻击者的目录和进程的程序,例如:ps、netstat、rshd和ls等。
4 可能还包括一些日志清理工具,例如:zap、zap2或者z2,攻击者使用这些清理工具删除wtmp、utmp和lastlog等日志文件中有关自己行踪的条目。
一些复杂的rootkit还可以向攻击者提供telnet、shell和finger等服务。
还包括一些用来清理/var/log和/var/adm目录中其它文件的一些脚本。
攻击者使用rootkit中的相关程序替代系统原来的ps、ls、netstat和df等程序,使系统管理员无法通过这些工具发现自己的踪迹。接着使用日志清理工具清理系统日志,消除自己的踪迹。然后,攻击者会经常地通过安装的后门进入系统查看嗅探器的日志,以发起其它的攻击。如果攻击者能够正确地安装rootkit并合理地清理了日志文件,系统管理员就会很难察觉系统已经被侵入,直到某一天其它系统的管理员和他联系或者嗅探器的日志把磁盘全部填满,他才会察觉已经大祸临头了。但是,大多数攻击者在清理系统日志时不是非常小心或者干脆把系统日志全部删除了事,警觉的系统管理员可以根据这些异常情况判断出系统被侵入。不过,在系统恢复和清理过程中,大多数常用的命令例如ps、df和ls已经不可信了。许多rootkit中有一个叫做FIX的程序,在安装rootkit之前,攻击者可以首先使用这个程序做一个系统二进制代码的快照,然后再安装替代程序。FIX能够根据原来的程序伪造替代程序的三个时间戳(atime、ctime、mtime)、date、permission、所属用户和所属用户组。如果攻击者能够准确地使用这些优秀的应用程序,并且在安装rootkit时行为谨慎,就会让系统管理员很难发现。
LINUX ROOTKIT IV
前面说过,大部分rootkit是针对Linux和SunOS的,下面我们介绍一个非常典型的针对Linux系统的rootkit--Linux Rootkit IV。Linux Rootkit IV是一个开放源码的rootkit,是Lord Somer编写的,于1998年11月发布。不过,它不是之一个Linux Rootkit,在它之前有lrk、lnrk、lrk2和lrk3等Linux Rootkit。这些rootkit包括常用的rootkit组件,例如嗅探器、日志编辑/删除工具、和后门程序的。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Linux Rootkit IV功能变的越来越完善,具有的特征也越来越多。不过,虽然它的代码非常庞大,却非常易于安装和使用,只要执行make install就可以成功安装。如果你还要安装一个shadow工具,只要执行make shadow install就可以了。注意:Linux Rootkit IV只能用于Linux 2.x的内核。下面我们简单地介绍一下Linux Rootkit IV包含的各种工具,详细的介绍请参考其发布包的README文件。
隐藏入侵者行踪的程序
为了隐藏入侵者的行踪,Linux Rootkit IV的作者可谓煞费心机,编写了许多系统命令的替代程序,使用这些程序代替原由的系统命令,来隐藏入侵者的行踪。这些程序包括:
ls、find、du
这些程序会阻止显示入侵者的文件以及计算入侵者文件占用的空间。在编译之前,入侵者可以通过ROOTKIT_FILES_FILE设置自己的文件所处的位置,默认是/dev/ptyr。注意如果在编译时使用了SHOWFLAG选项,就可以使用ls -/命令列出所有的文件。这几个程序还能够自动隐藏所有名字为:ptyr、hack.dir和W4r3z的文件。
ps、top、pidof
这几个程序用来隐藏所有和入侵者相关的进程。
netstat
隐藏出/入指定IP地址或者端口的 *** 数据流量。
killall
不会杀死被入侵者隐藏的进程。
ifconfig
如果入侵者启动了嗅探器,这个程序就阻止PROMISC标记的显示,使系统管理员难以发现 *** 接口已经处于混杂模式下。
crontab
隐藏有关攻击者的crontab条目。
tcpd
阻止向日志中记录某些连接
syslogd
过滤掉日志中的某些连接信息
木马程序
为本地用户提供后门,包括:
chfn
提升本地普通用户权限的程序。运行chfn,在它提示输入新的用户名时,如果用户输入rookit密码,他的权限就被提升为root。默认的rootkit密码是satori。
chsh
也是一个提升本地用户权限的程序。运行chsh,在它提示输入新的shell时,如果用户输入rootkit密码,他的权限就被提升为root。
passwd
和上面两个程序的作用相同。在提示你输入新密码时,如果输入rookit密码,权限就可以变成root。
login
允许使用任何帐户通过rootkit密码登录。如果使用root帐户登录被拒绝,可以尝试一下rewt。当使用后门时,这个程序还能够禁止记录命令的历史记录。
木马 *** 监控程序
这些程序为远程用户提供后门,可以向远程用户提供inetd、rsh、ssh等服务,具体因版本而异。随着版本的升级,Linux Rootkit IV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特征也越来越丰富。一般包括如下 *** 服务程序:
inetd
特洛伊inetd程序,为攻击者提供远程访问服务。
rshd
为攻击者提供远程shell服务。攻击者使用rsh -l rootkitpassword host command命令就可以启动一个远程root shell。
sshd
为攻击者提供ssh服务的后门程序。
工具程序
所有不属于以上类型的程序都可以归如这个类型,它们实现一些诸如:日志清理、报文嗅探以及远程shell的端口绑定等功能,包括:
fix
文件属性伪造程序
linsniffer
报文嗅探器程序。
sniffchk
一个简单的bash shell脚本,检查系统中是否正有一个嗅探器在运行。
wted
wtmp/utmp日志编辑程序。你可以使用这个工具编辑所有wtmp或者utmp类型的文件。
z2
utmp/wtmp/lastlog日志清理工具。可以删除utmp/wtmp/lastlog日志文件中有关某个用户名的所有条目。不过,如果用于Linux系统需要手工修改其源代码,设置日志文件的位置。
bindshell rootkit
在某个端口上绑定shell服务,默认端口是12497。为远程攻击者提供shell服务。
如何发现rootkit
很显然,只有使你的 *** 非常安全让攻击者无隙可乘,才能是自己的 *** 免受rootkit的影响。不过,恐怕没有人能够提供这个保证,但是在日常的 *** 管理维护中保持一些良好的习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由rootkit造成的损失,并及时发现rootkit的存在。
首先,不要在 *** 上使用明文传输密码,或者使用一次性密码。这样,即使你的系统已经被安装了rootkit,攻击者也无法通过 *** 监听,获得更多用户名和密码,从而避免入侵的蔓延。
使用Tripwire和aide等检测工具能够及时地帮助你发现攻击者的入侵,它们能够很好地提供系统完整性的检查。这类工具不同于其它的入侵检测工具,它们不是通过所谓的攻击特征码来检测入侵行为,而是监视和检查系统发生的变化。Tripwire首先使用特定的特征码函数为需要监视的系统文件和目录建立一个特征数据库,所谓特征码函数就是使用任意的文件作为输入,产生一个固定大小的数据(特征码)的函数。入侵者如果对文件进行了修改,即使文件大小不变,也会破坏文件的特征码。利用这个数据库,Tripwire可以很容易地发现系统的变化。而且文件的特征码几乎是不可能伪造的,系统的任何变化都逃不过Tripwire的监视(当然,前提是你已经针对自己的系统做了准确的配置:P,关于Tripwire和aide的使用请参考本站的相关文章)。最后,需要能够把这个特征码数据库放到安全的地方。
Rootkit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 malware(恶意软件)。Rootkit 之所以特殊是因为您不知道它们在做什么事情。Rootkit 基本上是无法检测到的,而且几乎不可能删除它们。虽然检测工具在不断增多,但是恶意软件的开发者也在不断寻找新的途径来掩盖他们的踪迹。
Rootkit 的目的在于隐藏自己以及其他软件不被发现。它可以通过阻止用户识别和删除攻击者的软件来达到这个目的。Rootkit 几乎可以隐藏任何软件,包括文件服务器、键盘记录器、Botnet 和 Remailer。许多 Rootkit 甚至可以隐藏大型的文件 *** 并允许攻击者在您的计算机上保存许多文件,而您无法看到这些文件。
Rootkit 本身不会像病毒或蠕虫那样影响计算机的运行。攻击者可以找出目标系统上的现有漏洞。漏洞可能包括:开放的 *** 端口、未打补丁的系统或者具有脆弱的管理员密码的系统。在获得存在漏洞的系统的访问权限之后,攻击者便可手动安装一个 Rootkit。这种类型的偷偷摸摸的攻击通常不会触发自动执行的 *** 安全控制功能,例如入侵检测系统。
找出 Rootkit 十分困难。有一些软件包可以检测 Rootkit。这些软件包可划分为以下两类:基于签名的检查程序和基于行为的检查程序。基于签名(特征码)的检查程序,例如大多数病毒扫描程序,会检查二进制文件是否为已知的 Rootkit。基于行为的检查程序试图通过查找一些代表 Rootkit 主要行为的隐藏元素来找出 Rootkit。一个流行的基于行为的 Rootkit 检查程序是 Rootkit Revealer.
在发现系统中存在 Rootkit 之后,能够采取的补救措施也较为有限。由于 Rootkit 可以将自身隐藏起来,所以您可能无法知道它们已经在系统中存在了多长的时间。而且您也不知道 Rootkit 已经对哪些信息造成了损害。对于找出的 Rootkit,更好的应对 *** 便是擦除并重新安装系统。虽然这种手段很严厉,但是这是得到证明的唯一可以彻底删除 Rootkit 的 *** 。
防止 Rootkit 进入您的系统是能够使用的更佳办法。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可以使用与防范所有攻击计算机的恶意软件一样的深入防卫策略。深度防卫的要素包括:病毒扫描程序、定期更新软件、在主机和 *** 上安装防火墙,以及强密码策略等。
Snort最重要的用途还是作为 *** 入侵检测系统(NIDS)。
使用简介
Snort并非复杂难以操作的软体。 Snort可以三个模式进行运作:
侦测模式(Sniffer Mode):此模式下,Snort将在现有的网域内撷取封包,并显示在荧幕上。
封包纪录模式(packet logger mode):此模式下,Snort将已撷取的封包存入储存媒体中(如硬碟)。
上线模式(inline mode):此模式下,Snort可对撷取到的封包做分析的动作,并根据一定的规则来判断是否有网路攻击行为的出现。
基本指令:侦测模式
若你想要在萤幕上显示网路封包的标头档(header)内容,请使用
./snort -v
如果想要在萤幕上显示正在传输的封包标头档内容,请使用
./snort -vd
如果除了以上显示的内容之外,欲另外显示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的资料的话,请使用
./snort -vde
AIDE(Advanced Intrusion Detection Environment,高级入侵检测环境)是个入侵检测工具,主要用途是检查文档的完整性。
中文名:aide
外文名:Advanced Intrusion Detection Environment
别名:高级入侵检测环境
用途:检查文档的完整性
1)特征检测
特征检测对已知的攻击或入侵的方式作出确定性的描述,形成相应的事件模式。当被审计的事件与已知的入侵事件模式相匹配时,即报警。原理上与专家系统相仿。其检测 *** 上与计算机病毒的检测方式类似。目前基于对包特征描述的模式匹配应用较为广泛。该 *** 预报检测的准确率较高,但对于无经验知识的入侵与攻击行为无能为力。
2)统计检测
统计模型常用异常检测,在统计模型中常用的测量参数包括:审计事件的数量、间隔时间、资源消耗情况等。
统计 *** 的更大优点是它可以“学习”用户的使用习惯,从而具有较高检出率与可用性。但是它的“学习”能力也给入侵者以机会通过逐步“训练”使入侵事件符合正常操作的统计规律,从而透过入侵检测系统。
3)专家系统
用专家系统对入侵进行检测,经常是针对有特征入侵行为。所谓的规则,即是知识,不同的系统与设置具有不同的规则,且规则之间往往无通用性。专家系统的建立依赖于知识库的完备性,知识库的完备性又取决于审计记录的完备性与实时性。入侵的特征抽取与表达,是入侵检测专家系统的关键。在系统实现中,将有关入侵的知识转化为if-then结构(也可以是复合结构),条件部分为入侵特征,then部分是系统防范措施。运用专家系统防范有特征入侵行为的有效性完全取决于专家系统知识库的完备性。
4)文件完整性检查
文件完整性检查系统检查计算机中自上次检查后文件变化情况。文件完整性检查系统保存有每个文件的数字文摘数据库,每次检查时,它重新计算文件的数字文摘并将它与数据库中的值相比较,如不同,则文件已被修改,若相同,文件则未发生变化。
文件的数字文摘通过Hash函数计算得到。不管文件长度如何,它的Hash函数计算结果是一个固定长度的数字。与加密算法不同,Hash算法是一个不可逆的单向函数。采用安全性高的Hash算法,如MD5、SHA时,两个不同的文件几乎不可能得到相同的Hash结果。从而,当文件一被修改,就可检测出来。在文件完整性检查中功能最全面的当属Tripwire。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4576604.html
·B/S结构入侵检测软件的时代已经来临 关于 *** 安全软件B/S、C/S两种结构的优劣,近两年来出现过一些技术性的争论,但目前业内人士已经基本达成共识,B/S结构的优越性得到了普遍的认可,B/S结构是否能成为C/S结构的终结者还有待时间的验证。
何为C/S、B/S结构
C/S结构软件(即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分为客户机和服务器两层,客户机不是毫无运算能力的输入、输出设备,而是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处理和数据存储能力;通过把应用软件的计算和数据合理地分配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两端,可以有效地降低 *** 通信量和服务器运算量。由于服务器连接数量和数据通信量的限制,这种结构的软件适于在用户数目不多的局域网内使用。
B/S结构软件(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对C/S结构的一种改进。在这种结构中,软件应用的业务逻辑完全在应用服务器端实现,用户表现完全在Web服务器实现,客户端只需要浏览器即可进行业务处理,是一种全新的软件系统构造技术。这种结构已经成为当今应用软件的首选体系结构。
B/S入侵检测软件的优越性
目前 *** 安全领域备受瞩目的入侵检测软件也有B/S和C/S两大类,由于B/S软件先天的优越性,使得采用这种结构的入侵检测软件逐步受到用户的欢迎,表现出愈来愈强的市场竞争力,其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更低的布署成本
传统的C/S结构入侵检测系统需要在管理主机上安装客户端软件及第三方数据库(SQL Server 2000、Access 2000等),如果用户需要在多台主机上管理设备则需要大量的重复安装工作,而B/S结构的入侵检测软件避免了这些麻烦,开机即可运行无需安装数据库软件,简化了用户端的环境要求,用户也无须为了使用这种软件而安装任何数据库软件或单独的设备,只需具备IE浏览器即可操作。如此显著的易用性大大降低了入侵检测系统在一个用户 *** 中的布署成本,成为这类入侵检测软件最吸引用户的因素之一。
在目前国内的入侵检测产品已经有少数技术领先的厂家开始采用B/S结构,榕基网安就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榕基RJ-IDS入侵检测系统问世于2005年,其基于WEB2.0模式的B/S软件结构有着采用C/S结构的入侵检测软件无法比拟的优势,目前已经陆续应用于电力、电信、金融等大型行业。
更高的数据安全性
C/S结构软件在保护数据的安全性方面有着先天的弊端。由于C/S结构软件的数据分布特性,客户端所发生的火灾、盗抢、地震、病毒等都将成为可怕的数据杀手。另外,对于集团公司内部 *** 中常见的多级应用,C/S结构的软件必须安装多个服务器,并在多个服务器之间进行数据同步。如此一来,每个数据点上的数据安全性都将影响到整个应用的数据安全性。所以,对于集团公司多级的大型应用来讲,C/S结构软件的安全性是令人无法接受的。
由于B/S结构数据集中存放于总部的数据库服务器,客户端不保存任何业务数据和数据库连接信息,也无需进行数据同步,所以上述安全问题也就不必担心了。对于所安装的入侵检测系统采用C/S软件结构的用户,还需要一台装有Windows操作系统的PC机来安装客户端和数据库作为控制台,在日常的应用中,这样的控制台的安全性难以保证,容易因内部人员滥用以及外部攻击而失去起码的安全保障,而对于采用了B/S结构的入侵检测软件来说,这个问题也不存在。所以从数据安全的角度看来,入侵检测系统采用B/S结构尤其重要,榕基 *** 入侵检测系统正是通过更为先进的B/S软件结构为用户的系统带来更可靠的数据安全性。
[01] [02] [下一页]
【频道首页】【对本文感兴趣】【大 中 小】【发MAIL给好友】【收藏】【打印】【回到顶部】网关导航:网关报价 | 网关图片 | 网关排行榜 | 论坛 | 产品库 | 订阅
更多相关:入侵检测 *** 安全 B/S
办公· *** 精选
Surfshark的一项研究显示,自3月开始入侵乌克兰以来,俄罗斯账户被攻破的次数比2月多136%。反过来,乌克兰在黑客攻击中充当受害者的场景比战争前的那个季度少67%。这些数字很可能是由于黑客组织Anonymous在冲突开始时宣布它将特意针对俄罗斯的事实。 sandr Valentij说。”泄...
经历了持续一年多的追踪,网络安全研究人员终于摸清了“中东之眼”新闻网站入侵事件的来龙去脉。由 ESET 周二发布的报告可知,一群黑客入侵了总部位于伦敦的这家热门新闻网站。这家网站着眼于中东地区的新闻报道,而攻击者的最终目标却是网站访客。 伊朗驻阿布扎比大使馆网站的脚本注入 据悉,这轮黑客活动一直从...
Hackernews 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 西班牙国家警察局(National Police ía Nacional)上周表示,该局捣毁了一个未命名的网络犯罪组织,并逮捕了8名涉嫌与一系列以金融欺诈为目的的 SIM 卡调换攻击有关的罪犯。 犯罪团伙的嫌疑人伪装成银行和其他组织有信任力的代表,使用...
根据 NK News 获得的日志文件和域名记录显示,在上周五和上周日朝鲜的关键服务器无法访问,从而在互联网上消失了数个小时。网络安全研究员 Junade Ali 说,连接失败的模式表明,朝鲜的 IT 基础设施可能受到了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 图片来自于 Pixabay Ali 表示:“断...
Hackernews 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苹果 Safari 15的 IndexedDB API 实现中放入的一个软件漏洞可能被恶意网站利用,以追踪用户在网络浏览器中的在线活动,更糟糕的是,它还可能泄露用户的身份。 2021年11月28日,防欺诈保护软件公司 FingerprintJS...
援引以色列时报报道,网络安全公司 Check Point 发现了令人不安的统计数据:每周针对教育机构的网络攻击数量显著增加。学校、学院和研究机构是目标组织之一。2021 年 7 月,每个机构平均每周发生 1739 次攻击,比去年同月增长 29%。 受该问题影响最大的 3 个国家包括: ● 印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