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要从两个方面考虑:气压带风带主要影响气候中的降水,对气温的影响不是特别大在(个别地区例外)
一、气压带影响气候:
当受低压带控制时,出现多雨现象;当受高压带控制时,出现少雨现象。
二、风带影响气候:
当受到风带影响时,要看风的方向。如果风是从海洋吹向陆地的,则形成多雨现象;如果风是从陆地吹向海洋的,则形成少雨现象。
例如:
全年受赤道低压影响,形成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形成全年高温少雨的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受西风带影响的大陆西岸,形成全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气候。
受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的大陆西面,形成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而高温少雨,冬季受西风带控制而温和湿润。
受赤道低压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赤道低压控制形成高温多雨的湿季,信风带控制形成高温少雨的干湿(此区的信风带的风向是从陆地吹向海洋的)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大气环流的概念和特点
概念:指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特点:全球性、长期性、规律性
2.大气环流的成因及其意义
成因:不同纬度太阳辐射能量差异,造成高低纬间的热量差异
意义:促进高低纬之间和海陆之间的水汽和热量运输、交换,调整全球的水热分布和平衡,影响全球的大气和气候。
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
1、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① 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② 规律: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陆地 海洋
热容量 小 大
透明度 小(太阳辐射集中在表层) 大(太阳辐射可照射到一定的深度)
传热方式 靠传导,传热慢 除传导,主要靠对流,传热快
升降温速度 快 慢
冬夏季相对气温 冬低夏高 夏低冬高
冬夏季相对气压 冬高夏低 夏高冬低
高中地理气压带与风带知识点
三、大气热力作用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
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1.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存在,使得赤道以外的地区,空气在做水平运动的时候,方向会发生偏向,规律是:北半球向运动方向的右侧偏,南半球向运动方向的左侧偏。
2.副热带地区,空气下沉,近地面气压升高(只要是空气下沉,近地面气压都会升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3.副极地地区,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只要是空气上升,就会导致近地面气压降低)。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天气系统方面,此处形成极锋。
气压带:
1、2个极地高压带:
分布在北极和南极极区,使空气受冷收缩、积聚,而高空气流辐合,质量增多,在低空形成的高压带。冬季强度增大,范围扩展;夏季势力减弱,范围收缩。
2、2个副极地低压带:
分布在南、北纬60°及其两侧,各约五度。由于来自副热带高气压带的热空气向北移动与来自极地高气压带的冷空气南下(北半球)两者相遇热空气被迫抬升地面形成低压而形成的。
3、2个副热带高压带:
分布在南、北纬20~30°的强大高压带,是自低纬高空向极流动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发生质量辐合形成。它随季节南、北移动达几十纬度,活动范围约占地球的一半,是对大气环流影响更大的气压带。
4、1个赤道低压带:
分布在赤道附近。由于终年高温,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到高空向两侧外流,引起气柱质量减少,低空形成低压带。全球七个纬向气压带排列规则,而且高、低压带交错分布。
风带:
1、2个极地东风带:向低纬度源源不断地输送干冷空气。
2、2个西风带:温暖湿润、含水汽多。
3、2个信风带:干热、稳定、风力强劲、方向不变。
扩展资料:
气压带随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变化而南北平移。地球上的水平气压带有7个:两个极地高压带分布在北极和南极极区,是在低空形成的高压带。冬季强度增大,范围扩展,夏季势力减弱,范围收缩;两个副极地低压带分布在南北纬60°及其两侧。
风带形成的原因:
其产生原因主要是三圈环流。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产生大气的三圈环流,形成了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在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作用下,使得0~30处近地面为东北风,即东北信风。同理,产生了剩余的几个风带。
同时,在海陆热力差异和地形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如西伯 利亚高压一样的高(低)压中心,随季节变化,出现了季风环流。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气压带
百度百科——风带
赤道低压带的形成是由于地面受热多,出现空气对流上升,形成低压带;极地高压带的形成是由于地面寒冷,出现下沉气流,形成了高压带.这种由于地面过热、过冷而形成气压带的过程,就属于热力因素。
副热带高压带的形成是由于空气在高空出现了堆积,造成气流下沉,形成的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的形成是由于空气在地面出现冷暖空气交汇,造成暖空气上升,形成了低压带.这种形成气压带的过程,就属于动力因素。
干旱原因
在西太平洋高压控制下的地区,有强烈的下沉逆温,使低层水汽难以成云致雨,造成晴空万里的稳定天气,时间长久了可能出现大范围干旱。
副高是向我国大陆输送水汽的重要系统。我国降水的水汽来源,虽然主要依靠西南气流从印度洋输送来,而太平洋副高的位置、强度和活动,不仅对西南气流的水汽输送有关,而且还影响着它南侧的东南季风从太平洋向大陆输送来的水汽。
同时,西太平洋副高的北侧是沿副高北上的暖湿空气与中纬度南下的冷空气相交绥的地带,往往形成大范围的阴雨天气,是我国大陆地区的重要降水带。
因而,我国降水带的南北移动同西太平洋副高的季节活动相一致,通常降雨带位于副高脊线以北约5-8个纬度。
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热力原因、动力原因
①热力原因形成的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引起大气的膨胀上升或收缩下沉运动,从而导致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区或高气压区,称为热力原因。赤道地区是地球表面更大的热源,极地是更大的冷源,因此,与之相应的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是由热力原因形成的(见课本P.66—“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图”),又被称为热低压和冷高压。
②在水平方向上,赤道地区的上升气流在高空运动(向北、向南)时,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转成偏西气流并在南北纬300上空聚积、下沉,地面气压增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副热带高气压带与极地高气压带的两股冷暖不同的性质的气流,在南北纬600附近相遇辐合上升。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显然,副热高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与当地冷热状况无直接关系。这样的气压变化称为动力原因。
③在高低气压带之间形成了由高压吹向低压的风带(见课本P.6—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变化图)。请特别注意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方向不同,对风向的影响。说明南北半球信风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的位置以及方向的差异。
④事实上,随着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季节移动,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随着季节而变化(见课本P.6—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变化图)。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很大(例如对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的降水年变化影响)。
Hackernews 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 SonicWall 发布了安全更新,其中包含一个跨多个防火墙设备的关键漏洞,未经身份验证的远程攻击者可以将其武器化,以执行任意代码并导致拒绝服务(DoS)情况。 根据CVE-2022-22274 (CVSS 得分: 9.4)的跟踪记录,...
欧洲议会周四投票决定成立一个新的 “调查委员会”,调查针对欧洲成员国获取和使用Pegasus(飞马)手机间谍软件的指控。议员们基本上投票赞成设立该委员会,该委员会将调查欧盟27个成员国使用Pegasus和其他监控间谍软件的情况。 调查委员会允许立法者调查可能违反欧洲法律的行为。欧洲议会在一份声明中说...
作为加拿大“自由车队”卡车司机抗议活动的首选筹款平台,GiveSendGo 刚因遭遇黑客攻击而下线。有关捐赠者的泄露信息,也正在网络上传播。Daily Dot 记者 Mikael Thalen 指出:周日晚间,该网站域名被重定向到了 GiveSendGone[.]wtf,并且不断重播《冰雪奇缘》的一...
据The Verge报道,根据Bellingcat的调查结果,俄罗斯外卖平台Yandex Food的一次大规模数据泄漏暴露了属于那些与俄罗斯秘密警察有关的递送地址、电话号码、姓名和配送指示。 Yandex Food是俄罗斯大型互联网公司Yandex的子公司,于3月1日首次报告了数据泄漏事件,将其归...
7月24日爆出的Clubhouse漏洞和Facebook用户资料的数据被用来编制成一个38亿条的巨量数据库,暗网售价10万美元,不仅如此,如果买家资金紧张,卖家还愿意分割它。CyberNews研究团队发现了一个9月4日的黑客论坛帖子,该帖子提供了这些数据。发帖人称,这些记录包括姓名、电话号码、Clu...
现在已经打了补丁的Pegasus iPhone攻击是近年来看到的最复杂的攻击之一。在研究了多次成为头条新闻的iMessage安全漏洞后,来自Project Zero的Google研究人员将其描述为“技术上最复杂的漏洞之一”。 他们称,NSO集团的工具在复杂程度上跟民族国家间谍工具不相上下。而N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