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恐龙的祖先并非是鸟类,所以巨大的恐龙变成鸟的形态,这个过程属于进化过程,并非退化。很多人认为,恐龙进化成了鸟与进化论存在着很多矛盾,原因是对进化论有着一个错误的认识。一部分人认为所谓进化一会是朝好的方向进化,比如进化得更大,更装,更快,脑容量更大。有这个错误的认识源于教科书中经常利用更好的例子来举例说明,比如长颈鹿的脖子更长,或者树状图,甚至是不断成长的梯度图,从单细胞生物到复杂的生命。
进化的根本是变异能否更好的适应当下环境,称之为自然选择。如果可以,变异个体就有可能从个体生存优势扩展成物种繁衍优势,反过来说自然选择的本质是适者生存,而不是强者生存。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
格林兰鲨又称睡鲨,身体长度与大白鲨相媲美,每天昏睡,行动十分缓慢,视力接近于零,一点鲨鱼的样子都没有。但就是这种“懒慢”使它的新陈代谢更慢,从而延长了寿命,400-500多岁属于正常现象。
同样“懒慢”的树懒,面对捕食者完全没有抵抗能力,然而它们却生活在水深火热的亚马逊雨林,而且并没有被吃绝,因为懒与慢,加上毛发上的微生物可以形成保护色,使它们难以被捕食者察觉,同样缓慢的新城代谢使它们只需要获取少量的能量,因此一颗树苟一生。
形似龙的洞螈能活100年以上,然而它们却没有眼睛,因为生活在阴暗的洞穴中,没有光线,眼睛的存在,纯属浪费能量,无眼更适存。
如果更笨,更慢,更小,甚至失去掉原本有的一部分,有利于生存,那么有的时候这种变异出现,物种就会朝着这个自然选择的方向演变。
在生物的进化中不存在绝对的好与坏,凡是都有利弊,人类更大的脑容量占据了体重的2%,消耗却是达到了总能量的20%,因此更大的脑容量预示着需要更多的能量支撑,需要承担更多的风险。
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因此可以生活在地球大多数地方,因为可以通过体温调节来保证自己不会被热死或者冻死,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适应技能。
然而,资源稀缺时,我们获取不到足够的能量来抵消大脑的消耗,或者调节体温的巨能损耗,因此生存的风险极大。同样是哺乳动物的树懒删掉了自身的调温“技能”,因为缓慢的新陈代谢并不需要太高的温度控制,而亚马逊雨林的温度更适合它更生存,最重要的是可以节约大多数能量。
6500万年前,陨石降落,尘埃遮天蔽日,植物沐浴不到阳光纷纷枯萎灭绝,能量稀缺。恐龙巨无霸的体型意味着需要获取巨大的能量,在这样的环境中,体型大反而成了生存的“累赘”,而且行动也会受限,因为承载着越大体型进行移动消耗的能量更大,通俗来说胖子走路消耗的能量更多。通常来说大规模灭绝事件中,往往体型更大的物种更先灭绝。
末日到来,小型恐龙更容易生存,会飞的恐龙更容易寻找到食物。翼龙翅膀太大,不适合在密林与灌木丛中寻找仅剩的食物,巨大翅膀也预示着更高的能量消耗,这或许会远远超过它能合理找到的能量。
在这个比省劲,比小的年代,鸟类恐龙胜出了,羽毛的进化使它们可以飞行又兼具更小、更轻的翅膀,而本身体型也小,丛林中机动性较高,总之适者生存。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环境复苏了鸟儿却没有长大,植物充足为什么飞行技能还在?事实上,恐龙时代,体型庞大的恐龙也未必比会飞的恐龙更适合生存,飞行技能在当下环境中利大于弊,让所有鸟类回到地面上可能需要出现极端的、不利于飞行的环境,不过也有部分恐龙“放飞了自我”,下地、变大,比如下面这些。
图:在非洲、南美和澳大利亚也有不会飞的大型鸟类,人类早期也消灭了一些巨型鸟类,例如恐鸟
现今更大的动物是哺乳动物(鲸),但是现存的恐龙种类比哺乳动物种类还要多。你无法评判是兽族更成功,还是龙族更没落,因为你不能用大小或者数量来衡量好与坏,一切都有利弊,只是时候未到。
在俄乌冲突于 2 月下旬爆发后,许多西方国家都颁布了针对俄罗斯的制裁令。然而漏洞赏金平台 HackerOne 的做法,却让不少乌克兰安全研究人员也感到寒心。多位乌克兰黑客与研究人员在 Twitter 上控诉,HackerOne 正在阻止他们提取漏洞赏金,甚至有人被截留了数千美元。 由 Hacker...
利用窃取过来的 NVIDIA 代码,威胁者利用签名证书来签署恶意软件,使其看起来值得信赖,并允许在 Windows 中加载恶意驱动程序。本周,NVIDIA 公司证实,他们遭受了一次网络攻击,使威胁者得以窃取员工的证书和专有数据。 对本次泄露事件负责的勒索集团 Lapsus$ 表示,他们已经窃取了...
Project Zero 是由 Google 专家和分析师组成的内部团队,负责寻找零日漏洞和其他对网络产生威胁的漏洞。本周二,该团队发布公告称,在 2021 年共发现了 58 个已被黑客利用的漏洞,刷新了历史记录。 零日漏洞是指开发人员刚刚意识到的安全缺陷,因此,他们有“零天”时间来修复...
Hackernews 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 韩国安全分析人士在YouTube上发现了一场恶意软件传播活动,攻击者使用Valorant当做诱饵,诱骗玩家下载RedLine——一个强大的信息窃取工具。 这种类型的滥用是相当普遍的,因为黑客发现绕过YouTube的新内容提交审核,或者在被举报和禁号时创...
据报道,日前,微软、英伟达等科技公司遭到一系列黑客攻击,而网络安全人员在调查中,把目标锁定在了英国英格兰牛津一位16岁少年。四名网络安全专家目前正代表微软等被攻击公司展开调查,对名为“Lapsus$”的黑客组织进行调查,专家们判断,上述16岁少年是这个黑客组织的主谋。 这个黑客组织过去进行了多次高调...
Hackernews 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络安全公司ESET 和Broadcom的Symantec表示,他们发现了一种新的数据雨刷恶意软件,用于对乌克兰数百台电脑的新一轮攻击。俄罗斯军队正式对乌克兰展开全面军事行动。 这家斯洛伐克公司将这款雨刷命名为”HermeticW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