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碎步也容易夹着蛋
没想到微信堕落到这种地步。
当看到“附近的人和直播”功能出现在手机中时,我吓了一跳。
一开始爆料截图出来的时候,我还觉得这只是微信宣传直播功能的一个套路,就像朋友圈置顶朋友在看直播一样,小范围灰测一把吓唬吓唬人。
可是当我把微信升级到7.0.20版本时,我惊了。
感觉微信一秒变陌陌,忍不住要删了他。不知道腾讯营收遇到了什么样的阻力,才用上这种这种学习手法?
更尴尬的一面出现在视频号上。
我们的产品之神不再坚持独创的摞砖格短视频标准,全面向抖音快手看齐(主要是快手),变成了沉浸式滑屏设计。
轰轰烈烈的视频号,经过一年试验,终于试验失败。
1.
说来也是感伤,在视频市场兜兜转转这么多年,张小龙依旧没能创造出行之有效的产品形态和商业模式,还是去照搬了市场成熟模式。
虽然这样的做法暂时能得到中短视频从业者的认可,但做为普通用户体验起来,微信已经变得混乱不堪,让人看不懂乱七八糟的功能有什么用,使用体验越来越分裂。说实话,视频号早晚会因为内容肤浅营销过重、击穿生活工作界限、侵犯隐私而被用户唾弃。
整体看,现在的视频号,与微信一贯的产品理念相背离,还打破了原有的生态闭环,同时没有给出符合普通用户需求的新闭环。另一方面,与抖音快手这样纯粹的短视频产品相比,受微信既有生态牵制,无法做到极致。屋漏偏逢连夜雨,视频号的差异化之路,历经一年试验,也宣告失败。
想一想,一个以社交推荐为底层生态的产品,硬生生塞进去一个算法推荐信息流生态,让人用起来无时无刻不感到分裂。
我目前看不到视频号的光明未来。
当然,张小龙这么试验肯定有自己的合理性。
微信现在面对两个核心难题——社交推荐质量瓶颈和场景化生态转化太低,除此之外还有效果广告太差、视频生态未成形、服务隐藏太深、年轻用户逃离等问题,后边都是表层问题。而以算法推荐为核心的短视频内容,提供了更沉浸式的体验,看起来能完美解决这两个顽疾,仿佛视频号是微信的天选之子,必能让微信的商业价值更上一层楼。
想一想,过去微信早已大规模引入算法推荐信息流形态,再来一个视频号也无妨。
不过,魔鬼藏在细节里。
引进算法封禁营销号、清理营销内容;增加小程序这种新功能新服务;用看一看改变用户习惯,解决困扰用户的刷屏问题;订阅号展示改为信息流模式,并添加推荐模块……这些都是在解决问题。视频号恰恰相反,只是腾讯看中了中短视频市场,为此新建一个流量池而已。微信原来的难题,他都没解决,反倒为了给他让路,还加重了。
你要说视频号已经配备了独立的账号体系、朋友喜欢两道屏障,能够防止用户在聊天、朋友圈里分享刷屏,也没什么毛病。但要知道屏障就是用来打破的,何况微信还主动奉上无障碍分享这种缺口,这种靠用户之间博弈形成的屏障,束缚不了人类生来就具有的放飞自我的人性。
而从根本上,视频号没有解决微信底层两个核心难题。
另起炉灶做一套社交与算法混合的推荐系统,解决不了既有社交推荐的问题。原来的场景化服务埋得太深、体验不够沉浸,你再做一套信息茧房系统,过去的问题依然存在,用户还得被迫学习使用新的服务形态。
该合理的地方还没合理,问题倒是抢先一步往外倒。两套系统的分裂,显而易见。
当然,有人会反驳说,看一看也是这种问题,并没有什么分裂的体验,那视频号所谓的分裂体验到底是不是个人喜好造成的?这个问题先按下不表,稍后回答。
2.
先说说问题的根本。
出现这种局面的根本,还是微信团队长期的路径依赖。所谓路径依赖,就是过去长期靠着一种做事 *** 获得了巨大成功,然后无论遇到什么问题就都沉浸在老套路里,业务越做越窄。通俗点说法就是“一招鲜吃遍天”,但是市场发生巨变之后,“一招鲜”越走越谨慎,过去的气焰也没有了,玩意也越来越不灵。
微信团队最擅长的路径,就是用更高明的产品工具,结合富媒体的展示形态吸引用户主动社交传播,让看到的用户像挖彩蛋一样将埋藏起来的功能挖出来,并熟练运用达到离不开的程度,从而以最简洁的产品形态开拓出大量“刚需”服务、容纳进无 *** 的超级流量池。
例如当年微博微信的竞争,后来者微信用“加好友”功能打败了微博“互粉”,两个功能的不同让用户能在微信轻轻松松认识更多朋友,而在微博根本没人搭理你。
不过这一套玩法在视频——这一更专业的内容媒介形态面前失灵了。因为视频的商业逻辑是重度内容娱乐平台,跟微信这样的社交工具平 *** 全是两个世界。确实,微信曾经也有公众号这样成功的内容平台,但这只是一个轻量的内容平台,满足的是“朋友圈都在转”的用户体验,信息比照、相关学习这些功能即便是提供了,大部分用户也不care,因为他们就只是喜欢“大家都在转”。公众号改来改去,现在不还是没落了吗?
所以我们看到,微信空有流量池、没有丰富商业模式,善于催生IP、不善于培养IP等等。视频媒体业务或者说文娱业务急需的核心能力,他都没有。毕竟,大部分人在心智上认为微信是一个社交工具,不是内容平台——甚至是那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一对多社交工具。
明显的,微信团队有别的想法,或者说背负着来自集团业务的重大压力。然后就又拿出自己惯用路径,打造了一套全新的视频号产品工具,再配套一副朋友圈聊天界面专用的富媒体展示形态。甚至为了预防这玩意不火,还在发现tab里做一个入口,直接double自己的套路,希望能带来指数级效果。
万万没想到,微信居然要靠着double技能,才能显露出一丝过往的气焰,即便如此视频号也未能引发指数级的社交传播,难以成为全民产品。
当然,现在看起来微信极为看重视频号,对其投入不仅是double,早已超过了triple甚至有点进入endless game的地步。视频号已经进入搜一搜、看一看、附近的人,连微信个人名片页都在测试独立的视频号窗口tab。可虽然看起来入口多推广大,但不同的入口带来的流量并不一定是短视频生态需要的,普通用户个人视频号与短视频努力挖掘的垂直行业专业内容并不匹配,社交推荐也不精准。看起来流量开口大,但主要功能只是抢占用户心智,在不同地方勾引用户沉迷其中。
这玩意就明显不灵,问题很明确:视频号对于视频创作者来说是工具,而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完全不是。在普通用户面前,这就是一个看着不好看、玩也不好玩、内容也不咋地的视频平台。
这就接上看一看与视频号本质区别的问题。看一看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是一个高效了解”朋友都在转“什么、朋友最近在干什么的工具,本质是一个很有用的工具。另外看一看的内容媒介形态还是围绕着图文进行,与(短)视频相比,图文内容更加聚焦于内容,观点明确、方便传阅、解读(个人发挥)空间大、有知识深度、效率高。所以看一看与微信生态会更加贴合,虽然很多人觉得用起来有些分裂,但在产品本质上并没有多少问题。
可惜的是,由于学习成本太高,看一看用户活跃度增长缓慢。个人建议给看一看朋友在看加上一个长按分享功能,让用户能够同时分享文章和好友评论。这样把微信擅长的玩法做够 *** ,相信看一看很快就会变成全民刚需。
微信对这些心知肚明,之前腾讯新闻团队曾做过一款小程序——头牌观点,但是到现在已经翻不出什么声浪。看起来当下公知模式——即便专业知识型公知,在当下面临困境,另外微信生态过重的营销氛围,也不适合过度释放权限。所以微信才会去追求分裂的视频信息流这种新形态。
微信最新安卓测试版展示了新的朋友圈转发链接折叠功能,看起来是逼着用户使用看一看,而其实背后也是新的信息流服务。新产品的效果如何未知,只是微信刚刚决定要给朋友圈减负,建立新形态内容平台,刚刚坚持一年,又回头来改造朋友圈。
真的是各种问题的连锁反应池。
一个工具平台,不好好在工具层面推陈出新,非要硬着头皮在内容平台上做到无所不能,分裂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3.
目前看来微信也并不担心视频号的产品缺陷。也是,微信也不是之一次玩意不灵了。
视频号之前,服务号、看一看、小程序、小游戏、圈子等这些核心功能服务,都做了个半吊子,还有公众号的改版更是让人头疼,根本无法赢得用户一丝兴趣。
微信生态的从业者,往往都是满心激动投入这些新”商机“,然后坑的灰头土脸往回撤。所以开头我说视频号现在的玩法暂时能得到从业者追捧。
近两年,微信生态根本找不到明确走向,发生了很多让人晕头转向的事。很多人可能无法想象,沉寂多年的服务号,近来突然受到开发者的追捧,原因是技术进步加上企服市场火热,当然这个追捧也只是引发大家重视。而原本轰轰烈烈的小程序小游戏,因为技术服务商的过度限制、广告抽成上的毁灭性打击,回归平静,现在只有工具性小程序还有得做。
微信团队这两年疯狂的升级小程序、视频号能力,但是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用来让微信生态从业者自嗨,普通用户无法感知他们哪里比原生应用更好?他们一直都是以临时替代品的形象出现,找不到那种用户无论如何只要他的底气。
2019年发力一年的圈子,也让微信生态从业者无法适从。从抢占小红书市场,演变为跟即刻争高低,然后变成为综合微博、小红书、即刻、知乎、 *** 空间等产品优点的万金油,圈子整体的定位越来越清晰,但这玩意就是不火。
看过我历史文章的朋友知道,我一直非常喜欢圈子这个产品,曾多次表达过,圈子才是微信视频生态的未来、视频号不行,这样的观点。原因是圈子是微信最缺乏的工具,是帮助微信群留存有价值信息的重要工具,搭建真正的场景化。我一直认为微信群应该为圈子提供明确的入口,例如:视频动态气泡替换为圈子、投票功能直接与圈子锁定。不过,看起来微信团队还觉得时机未到,圈子功能也不够精简——至少不是离商业化最近的信息流模式,所以开放了一些群接口给开发者,等着更好的产品形态出现。呵,这玩法跟养鱼没差。
这里就是一个悖论,用户虽然更喜欢看到简洁好玩的内容,但他们需要的工具总是复杂的。这种撕扯很头疼,微信随大流试验了复杂的内容工具,没什么效果,扭头就做了一个极简的内容平台,看起来“顺理成章”。
看一看的问题,上面有过分析,这里就不再赘述。
个人认为,微信近些年唯一一个跟自身产品理念相一致的产品是朋友圈最上方的视频动态,这也是张小龙个人曾经力推的产品,可惜这个产品也是做了个半吊子,不温不火。本来这是一个少数能充分发挥工具价值的产品,可是这工具一直摆在那就是不好用。但说不定哪天张小龙灵光乍现,改造了视频动态,突然就爆火引爆市场,也未可知。
总之,微信这些年力推了一堆产品服务,但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没底气,微信生态从业者真是吃够了苦,扑腾来扑腾去空欢喜一场。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微信里肉眼可见的速度多了那么多没用的功能,是极度不友好的。这些方方面面半吊子服务,都让用户感受到愈来愈重的分裂感。而用户真正期待的,群聊、公众号对话框、视频通话、通讯录、朋友圈等功能的工具层面提升,长期没有任何动静。
说微信胡搞,不为过。
篇幅所限,许多问题匆匆带过,特别是“微信面对的难题”、“微信到底是什么样的产品”这些部分,不能在这一篇内呈现,点击下一篇吧!
BHI是一种影响大多数英特尔和Arm CPU的新型投机执行漏洞,它攻击分支全局历史而不是分支目标预测。不幸的是,这些公司以前对Spectre V2的缓解措施也无法保护BHI的威胁,尽管AMD处理器大多是免疫的。消息传出后,供应商应该很快就会发布安全补丁,而最新得Linux内核已经打了补丁。...
新的研究表明,黑客经常使用相同的常用密码,通常是默认密码获得服务器的访问权。来自Bulletproof的数据还显示,在黑客使用的顶级默认凭证列表中,默认的Raspberry Pi用户名和登录信息占据了突出位置。 在整个2021年,利用蜜罐进行的研究表明,目前总网络活动的70%是机器人流量。随着黑客越...
近日,Nozomi Networks发出警告,uClibc库的域名系统 (DNS) 组件中存在一个高危漏洞,编号为CVE-2022-05-02,该漏洞将影响所有版本uClibc-ng库的域名系统(DNS),因此,数百万台使用uClibc库的物联网设备都也将受到影响。 资料显示,uClibc库专门为...
隐私和安全成为了 Play Store 的更高优选项。Google 近期封杀第三方通话录音应用之外,还引入了“data safety”(数据安全)部分,要求开发人员提供更多关于他们收集的任何用户数据及其背后目的的信息。现在,Google 公开了 2021 年关于 Play Store 安全的统计数据...
作为加拿大“自由车队”卡车司机抗议活动的首选筹款平台,GiveSendGo 刚因遭遇黑客攻击而下线。有关捐赠者的泄露信息,也正在网络上传播。Daily Dot 记者 Mikael Thalen 指出:周日晚间,该网站域名被重定向到了 GiveSendGone[.]wtf,并且不断重播《冰雪奇缘》的一...
在 4 月 5 日的活动中,微软宣布了适用于 Windows 11 系统的新安全功能,从而在操作系统层面提供网络钓鱼保护。通过 Microsoft Defender SmartScreen,微软提供网络钓鱼的检测和保护,保护 Windows 11 设备免受恶意程序侵害。 在更新日志中,微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