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黑客技术 > 正文内容

国家网信办:不得通过机器或人工方式刷榜、刷量、控评,营造虚假流量

访客3年前 (2022-01-11)黑客技术560

“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1月5日消息,为了进一步规范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营造清朗 *** 空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 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 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法律规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对2016年8月1日正式施行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下称《规定》)进行了修订,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2年1月20日。

《规定》明确,应用程序提供者应当规范经营管理行为,不得通过虚假宣传、捆绑下载等行为,或者利用违法和不良信息诱导用户下载,不得通过机器或人工方式刷榜、刷量、控评,营造虚假流量。

今年7月,广州警方打掉一个特大APP刷量作案团伙,图自中国新闻网

《规定》还指出,开展应用程序数据处理活动,应当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建立健全全流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采取保障数据安全技术措施和其他安全措施,加强风险监测,不得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利益,不得损害个人、组织的合法权益。

此外,《规定》明确,应用程序提供者应当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关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履行未成年人 *** 保护各项义务,严格落实未成年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和登录要求,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用户提供诱导其沉迷的相关产品和服务。

以下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全文:

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征求意见稿)

之一章 总则

之一条 为了规范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 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 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法律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通过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以下简称应用程序)提供信息服务,从事互联网应用商店等应用程序分发服务,应当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应用程序信息服务是指通过应用程序向用户提供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信息 *** 、复制、发布、传播等服务的活动,包含即时通讯、新闻资讯、知识问答、论坛社区、 *** 直播、电子商务、 *** 音视频、生活服务等信息服务类型。

本规定所称从事互联网应用商店等应用程序分发服务是指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应用程序发布、下载、动态加载等服务的活动,包含应用商店、快应用、互联网小程序、浏览器插件等平台分发服务类型。

第三条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全国应用程序信息内容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应用程序信息内容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

第四条 应用程序提供者和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应当遵守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遵循公序良俗,履行社会责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积极健康的 *** 文化,维护清朗 *** 空间,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应用程序提供者和应用程序分发平台不得利用应用程序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扰乱社会秩序、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等法律法规禁止的活动。

第五条 应用程序提供者和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应当履行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信息内容安全管理、信息内容生态治理、 *** 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未成年人保护等管理制度,确保信息内容安全,营造良好 *** 生态,强化用户权益保护。

第二章 应用程序提供者

第六条 应用程序为用户提供信息发布、即时通讯等服务的,应当对申请注册的用户进行基于移动 *** 号码、身份证件号码或者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方式的真实身份信息认证。用户不提供真实身份信息,或者冒用组织机构、他人身份信息进行虚假注册的,不得为其提供相关服务。

第七条 应用程序提供者通过应用程序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应当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禁止未经许可或者超越许可范围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活动。

提供其他互联网信息服务,依法须经有关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或者取得相关许可的,经有关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或者取得相关许可后方可提供服务。

第八条 应用程序提供者应当制定并公开管理规则和平台公约,与注册用户签订服务协议,明确双方相关权利义务,要求注册用户遵守本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

第九条 应用程序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信息内容审核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用户注册、账号管理、信息审核、日常巡查、应急处置等管理措施,配备与服务规模相适应的专业人员和技术能力。

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及服务协议的注册用户,应用程序提供者应当依法依约采取警示、限制功能、关闭账号等处置措施,保存记录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第十条 应用程序提供者应当规范经营管理行为,不得通过虚假宣传、捆绑下载等行为,或者利用违法和不良信息诱导用户下载,不得通过机器或人工方式刷榜、刷量、控评,营造虚假流量。

第十一条 应用程序应当符合 *** 安全相关国家标准的强制性要求。应用程序提供者发现其应用程序存在安全缺陷、漏洞等风险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按照规定及时告知用户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第十二条 开展应用程序数据处理活动,应当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建立健全全流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采取保障数据安全技术措施和其他安全措施,加强风险监测,不得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利益,不得损害个人、组织的合法权益。

第十三条 从事应用程序个人信息处理活动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原则,具有明确、合理的目的并公开处理规则,遵守必要个人信息范围的有关规定,规范个人信息处理活动,采取必要措施保障个人信息安全,不得以任何理由强制要求用户同意非必要的个人信息处理行为,不得因用户不同意提供非必要个人信息,而拒绝用户使用其基本功能服务。

第十四条 应用程序提供者应当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关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履行未成年人 *** 保护各项义务,严格落实未成年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和登录要求,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用户提供诱导其沉迷的相关产品和服务。

第十五条 应用程序提供者上线具有舆论属性或者社会动员能力的新技术、新应用、新功能,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评估。

第三章 应用程序分发平台

第十六条 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应当在业务上线运营三十日内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备案。办理备案时,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平台运营主体基本情况;

(二)平台名称、域名、接入服务、服务资质、上架应用程序类别等信息;

(三)平台取得的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或者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等材料;

(四)本规定第五条要求建立健全的相关制度文件;

(五)平台管理规则、公约、服务协议等。

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对备案材料的真实性、完备性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应当予以备案。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向社会公布已经履行备案手续的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名单。

第十七条 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应当建立分类管理制度,对上架的应用程序实施分类管理,并将应用程序向应用程序分发平台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备案。

第十八条 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应当采取复合验证等措施,对申请上架的应用程序提供者进行基于移动 *** 号码、身份证件号码或者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真实身份信息认证。根据应用程序提供者的不同主体性质,公示提供者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信息。

第十九条 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应当对申请上架和更新的应用程序名称、图标、简介、信息服务、个人信息收集使用行为等进行审核,发现与注册主体真实身份信息不相符的,特别是违规使用党和国家形象标识或者假冒国家机关名义的,不得为其提供服务;发现含有违法违规和不良信息的,存在数据安全风险隐患、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的,或者损害个人、组织合法权益的,应当停止提供服务。

应用程序提供的信息服务属于本规定第七条规定范围的,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应当对相关许可等情况进行核验;属于本规定第十五条规定范围的,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应当对安全评估情况进行核验。未通过核验的,应当停止提供服务。

第二十条 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应当建立应用程序监测评估机制,提升技术能力和管理效能,坚决打击 *** 黑灰产,防范下载量、评价指标等数据造假行为,不得以虚构下载量、编造评价等方式进行虚假宣传。

第二十一条 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应当与应用程序提供者签订服务协议,明确双方相关权利义务,并依法依约履行管理责任。

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应当建立健全管理和技术措施,及时发现防范应用程序违法违规行为。

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及服务协议的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应当依法依约采取警示、暂停服务、下架等处置措施,保存记录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 应用程序提供者和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应当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设置醒目、便捷的投诉举报入口,公布投诉举报方式,健全受理、处置、反馈等机制,及时处理公众投诉举报。

第二十三条 鼓励互联网行业组织建立健全行业自律机制,制定完善行业规范和自律公约,指导会员单位建立健全服务规范,依法依规提供信息服务,维护市场公平,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第二十四条 网信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监督指导应用程序提供者和应用程序分发平台依法依规从事信息服务活动。

应用程序提供者和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应当对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予以配合,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协助。

第二十五条 应用程序提供者和应用程序分发平台违反本规定的,由网信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在职责范围内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所称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是指运行在移动智能终端上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应用软件。

本规定所称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提供者,是指提供信息服务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所有者或者运营者。

本规定所称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分发平台,是指提供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发布、下载、动态加载等分发服务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

第二十七条 本规定自2022年 月 日起施行。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黑客技术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123.com/99708.html

标签: 虚假

“国家网信办:不得通过机器或人工方式刷榜、刷量、控评,营造虚假流量” 的相关文章

研究人员发现针对乌克兰的第 3 款擦除恶意软件

研究人员近日发现了针对乌克兰计算机的新型擦除恶意软件(以破坏关键文件和数据为目的),这是俄乌冲突以来发现的第 3 款擦除恶意软件。 这种被称为 CaddyWiper 的恶意软件是由总部位于斯洛伐克的网络安全公司 ESET 的研究人员发现的,他们在周一发布的推文中分享了细节。 据研究人员称,该...

微软曝光 Nimbuspwn 漏洞组合 可在 Linux 本地提权部署恶意软件

近日名为 Nimbuspwn 的漏洞组合被曝光,可以让本地攻击者在 Linux 系统上提升权限,部署从后门到勒索软件等恶意软件。微软的安全研究人员在今天的一份报告中披露了这些问题,并指出它们可以被串联起来,在一个脆弱的系统上获得 root 权限。 Nimbuspwn 存在于 networkd-dis...

谷歌解释野外攻击为何增加 浏览器安全形势在稳中向好

上周,Chrome Security 团队的 Adrian Taylor,在一篇谷歌安全博客文章中解释了“为何在野外被利用的 CVE 漏洞似乎有所增加”。对于这种漏洞利用的可见性增长趋势,归咎于多个方面的因素。而谷歌旗下的 Project Zero 团队,也有对包括 WebKit、IE、Flash、...

超过 350 万俄罗斯互联网用户的账户被攻破 增长速度冠绝全球

Surfshark的一项研究显示,自3月开始入侵乌克兰以来,俄罗斯账户被攻破的次数比2月多136%。反过来,乌克兰在黑客攻击中充当受害者的场景比战争前的那个季度少67%。这些数字很可能是由于黑客组织Anonymous在冲突开始时宣布它将特意针对俄罗斯的事实。 sandr Valentij说。”泄...

Chrome 新增 Privacy Guide:帮用户理解和实施安全设置

适用于桌面 PC 和笔记本的 Chrome 稳定版将新增“Privacy Guide”功能,它将帮助该网络浏览器的用户理解和实施隐私、安全和在线安全设置。虽然 Chrome 浏览器一直有大部分的这些设置,但现在 Google 声称隐私和安全控制应该更容易理解。 图片链接:https://static...

Serv-U 套件发现远程代码执行漏洞 SolarWinds 敦促客户尽快打补丁

SolarWinds 公司敦促客户尽快安装补丁,以修复 Serv-U 远程代码执行漏洞。目前已经有相关证据表明该漏洞被“单一威胁行为者”利用,并且已经对少部分客户发起了攻击。 在本周五发布的公告中,SolarWinds 公司表示:“微软提供的相关证据表明已经有少量、针对性的客户受到影响。 尽管...

评论列表

蓝殇尢婠
2年前 (2022-06-04)

服务活动。 应用程序提供者和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应当对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予以配合,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协助。 第二十五条 应用程序提供者和应用程序分发平台违反本规定的,由网信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在职责范围内依照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