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之一章 总则之一条 为了做好汛期气象服务工作,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各级气象部门进行的汛期气象业务、服务活动,应当遵守本规定。第三条 各级气象部门应当准确、及时、优质地做好汛期气象服务工作。汛期气象服务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防汛(包括防台,下同)、抗旱一起抓,密切注意旱涝转换,及时做好重大灾害性、关键性天气的气象服务。第四条 汛期气象服务工作实行各级气象部门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领导,按照责任区分级负责。第五条 全国汛期气象服务工作的重点,是为确保大江大河大湖、大型水库、大中城市安全度汛提供气象服务。
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大江大河流域的汛期气象服务工作重点和汛期时段划分,按照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 *** 和大江大河流域管理机构防汛的要求确定。第六条 汛期气象服务工作应当做好上下游和邻近地区的协作与联防。第二章 组织分工与职责第七条 国家气象局负责组织领导全国的汛期气象服务工作。
国家气象中心负责向国务院和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提供有关天气预报和实时气象信息,以及担负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台汛期气象服务的技术指导。第八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负责组织领导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汛期气象服务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台负责向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 *** 和防汛抗旱指挥部提供有关天气预报和实时气象信息,以及担负对各地(市)气象台汛期气象服务的技术指导。
各地(市)、县气象局(台、站)负责向当地人民 *** 和防汛抗旱指挥部提供气象服务。第九条 各级气象部门汛期气象服务责任区,应当要与同级人民 *** 防汛抗旱指挥部所管辖的防汛抗洪抢险调度范围相一致。第十条 汛期发布天气预报按照《发布天气预报管理暂行办法》执行。第十一条 遇有热带气旋、暴雨、旱、涝、风、雹等灾害性天气和重大转折性天气出现和结束后,各级气象部门应当及时向当地人民 *** 和上级气象部门汇报重要天气实况和服务情况,以及所了解到的灾情。第三章 汛期前准备和汛期后总结第十二条 各级气象部门应当在汛期开始前15天或者更早时间完成汛期气象服务准备工作,并将汛期前准备情况及时报告当地人民 *** 和上级气象部门。第十三条 各级气象部门应当把汛期前准备工作列入岗位责任制。汛前准备工作包括:
(一)落实组织领导和各类岗位人员;
(二)协调各项业务工作之间,业务与服务以及行政后勤等各个环节的关系;
(三)制定业务工作流程和进行天气预报技术的准备;
(四)检查业务系统和重大装备以及备份系统的运行情况,落实仪器设备及备份器材、零配件;
(五)落实各有关台站之间的联防工作;
(六)商定气象台站与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社、邮电局(所)等单位之间信息传递及其它有关事宜。第十四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在汛期结束后1个月内将汛期气象服务总结,分别报送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 *** 和国家气象局。
总结的重点是:汛期天气气候的基本特点,预报服务基本概况以及灾害性、关键性天气过程的预报服务情况(含成功或者失误的情况)和效益(或者损失),主要经验和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和建议。第四章 联防协作第十五条 气象台站汛期气象服务联防协作的主要内容是雨情和灾害性天气信息的交换、预报会商,以及汛期结束后有关汛期气象业务、服务的科技攻关、经验交流等。第十六条 根据汛情、雨情,由供需双方气象台站协商确定雨情加密观测范围和发报时次。编发雨情报应当使用国家气象局制定的电码格式。第十七条 在汛期,各气象台站之间应当加强天气预报会商。跨省预报会商,由有关气象台站商定会商的次数、时间、内容。第十八条 当本气象台站责任区内即将出现或者已经出现强降水和灾害性天气时,必须根据联防协定及时通知有关气象台站。第十九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台之间联防通信的具体联络办法(包括日期、时间、方式等),由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共同商定。第二十条 相邻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台(或者地市气象台)使用超短波和短波单边带气象通信,必须需执行《气象辅助通信网暂行管理办法》。
之一条 为加强对天气预报、警报发布的管理,正确运用天气预报,趋利避害,防止因多渠道发布天气预报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引起动荡,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公开发布天气预报是指通过宣传媒介和公共信息发布系统,如广播、电视、报刊、 *** 等方式向公众发布的天气预报。第三条 国家对公开发布的天气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由国家气象局管辖的各级气象台站负责发布。中央气象台及以下各级气象台站分别负责发布我国领域及本台站责任区内的天气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中央气象台及沿海各级气象台还需分别负责发布所承担的责任海区范围内的天气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第四条 除国家气象局管辖的各级气象台站外,其他组织和个人均不得向社会公开发布各类天气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第五条 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所属的气象台站或机构,只负责向本部门发布专业天气预报,不承担向社会公开发布天气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的任务。第六条 天气预报工作的重点是做好灾害性天气和重要天气的预报、警报服务。各级气象台站要切实加强工作责任心,认真分析研究,严密监视天气变化,力求做到预报服务及时、准确,在公开发布重要天气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之前,要及时向当地人民 *** 及有关部门报告。第七条 我国天气预报的时效规定是:长期天气预报指十天以上,中期天气预报指四至十天,短期天气预报指三天以内,其中十二小时以内也称短时天气预报。
国家气象局管辖的各级气象台站 *** 的短期天气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可对社会公开发布。长期天气预报仅供各级人民 *** 、防汛抗旱指挥部门及有关单位内部参考,一般不作公开发布或报道;若因防灾决策需要必须公开发布或报道时,应该经国家气象局或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审定同意。第八条 国家鼓励有关科研单位、学术团体和个人研究探讨天气预报技术、 *** 。他们研制预报得出的结论和意见,可向当地气象台站提供或在各级气象台站主持召开的天气预报讨论会和其他专业会上发表,但不得以任何形式自行公开发布。第九条 各级地方 *** 对于气象部门以外的组织或个人所提供的各类天气预报(含长期天气预报),可及时转至当地气象台站,气象台站对其应该认真分析,综合研究,若有重大分岐,必要时应该实事求是地向当地 *** 报告。各级 *** 在安排生产、组织防灾抗灾等重要决策考虑气象因素时,以气象部门提供的天气预报(警报)、气象情报等气象信息为主要依据。第十条 新闻、宣传等部门在发表具有重大影响的灾害性天气或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各类天气预报的新闻报道前,应该征得有关气象部门的同意。第十一条 对违反上述规定,擅自向社会公开发布天气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且造成较大影响的组织或个人,国家气象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有权予以追究。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国家气象局负责解释。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天气是指某一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而天气现象则是指发生在大气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即某瞬时内大气中各种气象要素(如气温、气压、湿度、风、云、雾、雨、闪、雪、霜、雷、雹、霾等)空间分布的综合表现。天气过程就是一定地区的天气现象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各种天气系统都具有一定的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而且各种尺度系统间相互交织、相互作用。许多天气系统的组合,构成大范围的天气形势,构成半球甚至全球的大气环流。天气系统总是处在不断新生、发展和消亡过程中,在不同发展阶段有其相对应的天气现象分布。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气压在水平方向分布的不均匀导致的。风受大气环流、地形、水域等不同因素的综合影响,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季风、地方性的海陆风、山谷风、焚风等。简单地说,风是空气分子的定向运动。要理解风的成因,先要弄清两个关键的概念:空气和气压。空气的构成包括:氮分子(占空气总体积的78%)、氧分子(约占21%)、水蒸气和其他微量成分。所有空气分子以很快的速度移动着,彼此之间迅速碰撞,并和地平线上任何物体发生碰撞。
人们对云并不陌生,晴朗天空里那白白的,和阴雨天那乌黑的都称作云。它们让天空变化莫测。人们常常看到天空有时碧空无云,有时白云朵朵,有时又是乌云密布。为什么天上有时有云,有时又没有云呢?云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它又是由有什么组成的?漂浮在天空中的云彩是由许多细小的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有的是由小水滴或小冰晶混合在一起组成的。有时也包含一些较大的雨滴及冰、雪粒,云的底部不接触地面,并有一定厚度。
雾形成的条件一是冷却,二是加湿,三是有凝结核。增加水汽含量。这是由辐射冷却形成的,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和清晨,气象上叫辐射雾;另一种是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逐渐冷却而形成的雾,气象上叫平流雾;有时兼有两种原因形成的雾叫混合雾。可以看出,具备这些条件的就是深秋初冬,尤其是深秋初冬的早晨。
雨是从云中降落的水滴,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到一定高度后遇冷变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组成了云,它们在云里互相碰撞,合并成大水滴,当它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从云中落了下来,形成了雨。雨的成因多种多样,它的表现形态也各具特色,有毛毛细雨,有连绵不断的阴雨,还有倾盆而下的阵雨。雨水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淡水资源,植物也要靠雨露的滋润而茁壮成长。但暴雨造成的洪水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每年10月下旬,总有“霜降”这个节气。我们看到过降雪,也看到过降雨,可是谁也没有看到过降霜。其实,霜不是从天空降下来的,而是在近地面层的空气里形成的。
冰雹,人们常称为雹。冰雹是在对流云中形成,当水汽随气流上升遇冷会凝结成小水滴,若随着高度增加温度继续降低,达到摄氏零度以下时,水滴就凝结成冰粒,在它上升运动过程中,并会吸附其周围小冰粒或水滴而长大,直到其重量无法为上升气流所承载时即往下降,当其降落至较高温度区时,其表面会融解成水,同时亦会吸附周围之小水滴,此时若又遇强大之上升气流再被抬升,其表面则又凝结成冰,如此反复进行如滚雪球般其体积越来越大,直到它的重量大于空气之浮力,即往下降落,若达地面时未融解成水仍呈固态冰粒者称为冰雹,如融解成水就是我们平常所见的雨。冰雹和雨、雪一样都是从云里掉下来的。不过下冰雹的云是一种发展十分强盛的积雨云,而且只有发展特别旺盛的积雨云才可能降冰雹。
雷雨是空气在极端不稳定状况下,所产生的剧烈天气现象,它常挟带强风、暴雨、闪电、雷击,甚至伴随有冰雹或龙卷风出现,因此往往可造成灾害。
目前的天气预报用电脑来报,叫做数字化天气预报,也叫数值天气预报,数值天气预报包括:气象资料的传输、收集、处理、资料的分析和模式预报计算,以及预报结果的显示、分发服务等若干个环节。
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
据TechCrunch报道,红十字国际委员会(ICRC)最近遭到网络攻击,超过51.5万名“高危人群”的数据被泄露,这很可能是国家支持的黑客所为。在周三发布的更新中,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证实,最初的入侵可以追溯到2021年11月9日,即在1月18日攻击被披露之前的两个月,并补充说,其分析表明,入侵是对其...
在现在跟黑客直接对抗之时,美国政府官员正在为另一个更长期的威胁做准备:攻击者现在正在收集敏感的加密数据并希望他们能在未来的某个时候将其解锁。这种威胁来自于量子计算机,它的工作方式跟我们今天使用的经典计算机非常不同。 它们使用的不是由1和0组成的传统比特,而是可以同时代表不同数值的量子比特。量子计算...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透露,该机构于今年 3 月发起了针对 GRU 控制的大型僵尸网络的专项行动。在获得加利福尼亚和宾夕法尼亚两州法院的授权后,FBI 清理了存在于指挥和控制服务器(C2S)上的所谓 Cyclops Blink 恶意软件,从而切断了其与受感染设备的连接。 本周三,美国司法部披露了...
一项新的调查显示,70%成年人仍在使用同一个密码做一件以上事情。在对1041名18岁或以上美国居民的调查中,PCMag发现,25%的人承认有时会重复使用同一个密码,24%的人说他们大部分时间都这样做,而21%的人承认一直这样做。 重复使用密码是黑客喜欢的事情,尤其是许多网站和服务使用电子邮件地址作为...
荷兰当局向一家DDoS网站的十多名客户发出了最后通牒,通知他们,如果继续网络攻击将被起诉。 荷兰警方的信件旨在减少网络犯罪,并引导罪犯采用合法手段来提高他们的技能。 周一,29名荷兰公民收到了警方的信件,并得知他们的犯罪活动已经被记录,未来的犯罪行为可能会被定罪。 “我们已经在我们的系统中标记了你...
尽管开源项目有着“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特性,但也难防有人使坏。Bleeping Computer 报道称:近日一位开发者似乎故意破坏了 GitHub 和软件注册 npm 上的一对开源库(faker.js 和 colors.js)。由于成千上万的用户依赖这些库,本次恶意更新导致所有相关项目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