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资讯》播出时间表
央视国际 2003年08月19日 12:50
播出档次
首播时间
重播时间
时长
天气·资讯1
6:52
5分钟
天气·资讯2
7:52
5分钟
天气·资讯3
8:55
2分钟
天气·资讯4
9:52
5分钟
天气·资讯5
11:55
4分30秒
天气·资讯6
12:55
2分钟
天气·资讯7
13:52
5分钟
天气·资讯8
14:55
2分钟
天气·资讯9
15:50
5分钟
天气·资讯10
16:52
5分钟
天气·资讯11
17:55
2分钟
天气·资讯12
18:55
4分55秒
天气·资讯13
19:51
4分55秒
天气·资讯14
21:55
4分30秒
天气·资讯15
22:55
2分钟
天气·资讯16
00:52
1:55 3:55 4:50
5分钟
中央4台 中文国际频道 一般在中午和晚间的新闻之后都有的 如果你认得英文的话 那么CCTV9英语国际频道也有
你能上网就网上查 中国天气网全世界各地都有
其实它是计算机“算”出来的。天气预报员先用计算机解出描述天气演变的方程组,“算”出未来天气;再通过分析天气图、气象卫星资料等,结合积累的经验,做出未来3天至5天的具体天气预报。
要把数值天气预报需要的数学方程组合求解出来,是件十分费劲的事。英国数学家里查逊写了《利用数值 *** 做天气预报》一书,讲述计算的过程。为求得准确的数据,他在1916年至1918年组织大量人力进行了之一次数值预报尝试。这一次的预报计算,许多人用手摇计算机进行了12个月才完成——要得到未来24小时的预报,如果一个人日夜不停地进行计算,需要算6.4万天,也就是175年。也就是说,想跟上变化多端的天气,需要一个6.4万人一块儿工作的计算工厂,才能把24小时的天气预报计算出来。
在里查逊开展这一实验后的第20个年头,世界上之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1950年,美国科学家之一次成功做出了500百帕天气形势的36小时预报。从那以后,一些国家相继将这一先进的天气预报 *** ——数值预报引入到实际业务中。
在1950年美国人恰尼、冯·诺依曼首次用电子计算机 *** 以大气动力学为基础的数值天气预报后,数值天气预报逐步发展成为天气预报的主要 *** 。
我国为提高数值天气预报水平,早在1985年就开始和美国克雷公司接触,希望引进这台超级计算机。由于国外对这种高精尖技术管控严格,与克雷公司经历了近10年共48次谈判,终于在1994年把这个“大家伙”请回国。当年把这台计算机购置回来时,美国还专程派了两个专家24小时跟踪以防止我国将其用于军事方面。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伴随着计算机运算速度的提高,数值天气预报有效预报时效每10年增加1天,在这个过程中,数值天气预报超过了预报员预报的能力,并在20世纪末逐渐成为各时段气象预报的主要依据。
民谚是最早的天气预报
世界各国人民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对天气的变化进行观测,并尝试摸索出一定的规律。天气谚语是以成语或歌谣形式在民间流传的有关天气变化的经验。
我国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墟甲骨文中就有许多关于气象的记述。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也记述有天气谚语,如“天气新晴,是夜必霜”等。唐杜甫诗中有“布谷催春种”,它是说布谷鸟叫以后一般不会有强冷空气影响了,农家可以播种了。
还有一些天气谚语是世界性的。如中国有句“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在日本也广为流传。这句谚语在美国则以另一种韵味出现:“傍晚天空红,水手乐无穷”。
古人测天经验是今天天气预报的雏形。其中不少经验至今仍在民间流传,同时在天气预报中也还在使用。
公元132年,我国东汉时张衡就发明了世界最早的风向仪——相风铜鸟。这是在空旷的大地上树一根五丈高的杆子,杆子装一只可灵活转动的铜鸟,根据铜鸟转动方向便可确定风向了。在古代人们预报天气,主要是依据经验进行判断,准确率很低。随着科技的发展,有了越来越多的气象仪器,设立了遍布各地的气象站,现在的天气预报不再是经验型的。而是靠根据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发回的云图和各地气象台站测得的温度、气压、风向、风速等数据绘出的气象图,在经有关资料、经验判断后得出的。这样的预报以前一直是靠人工进行的,这种办法即慢,又不十分准确。难怪有人说:天气预报,仅供参考,不可不信,不可全信。
要想准确预报天气,必须把上面得到的数据列出几百阶乃至更高阶的线性方程组。若靠人工求解则需几百人用几个星期的时间内才能完成。这时已不是天气预报了,已经变成了天气报告了。现在有了电子计算机,这一工作已由计算机来担任了。只要几分钟时间就可完成任务了。
每天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就是由国家气象局利用两台大型计算机计算后得到的。
有使用LastPass的用户报告说,有多人试图使用正确的主密码从不同地点登录,表明该公司可能存在数据泄露。Hacker News论坛的多名用户报告称他们的LastPass的主密码似乎被泄露了。 目前还不知道这些密码是如何泄露的,但在用户中已经出现了一种类似的情形。 大多数报告似乎来自拥有过时的Las...
在美国遭受多次利用开源软件漏洞的攻击后,包括苹果在内的科技公司高管将于周四参加白宫的网络安全会议。1月13日星期四的会议是由于发现了开源Log4j软件的漏洞而专门召开的,该软件在国际上被用于应用程序的数据记录。 白宫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在12月写信给大科技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说这种开源软件是一个”...
计算机科学与随机系统研究所(IRISA)的一支研究团队,刚刚介绍了其新开发的一套恶意软件检测系统,特点是利用树莓派来扫描设备中的特定电磁波。团队成员中宝库了 Annelie Heuser、Matthieu Mastio、Duy-Phuc Pham 和 Damien Marion,且由于这套装置专注于...
Hackernews 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 研究员在对16种不同的URL解析库进行研究时发现了不一致和混淆,这可能被用来绕过验证,并且易受到黑客的攻击。 在一项由网络安全公司 Claroty 和 Synk 联合进行的深入分析中,他们在许多第三方库中发现八个安全漏洞,这些漏洞是用 C、 Jav...
网络安全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通过MSI安装程序分发的新版本的Jupyter infostealer。 2020年11月,Morphisec的研究人员发现,威胁者一直在使用.Net infostealer(记为Jupyter),从受害者那里窃取信息。 恶意软件Jupyter能够从多个应用程序收集数据,包...
一个旨在窃取密码、银行资料和其他敏感信息的恶意软件正在 Android 平台上快速传播。这款恶意软件名为 FluBot,通过声称来自某家快递公司的短信进行安装,要求用户点击一个链接来追踪某个包裹。这个钓鱼链接要求用户安装一个应用程序来跟踪假的快递,但实际上会窃取用户的敏感数据。 一旦安装,Flu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