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属于预报科学。从科学规律来看,预测科学不可能完全准确,也不可能永远准确。天气预报也是如此。
近30 ~ 40年来,我国天气预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目前未来24小时天气预报准确率为87.5%,更高更低气温预报准确率分别为80.2%和84.4%。
然而,公众理解的准确性不同于气象学。比如北京部分地区的降雨预报在北京西部。西方大部分人会认为是准确的,但北京东部的居民会认为预报不准确,这就是“东方日出,西方下雨”这首诗的真实写照。
但是为什么天气预报不能绝对准确呢?原因有很多:大气系统是一个非线性系统
大气是混沌的,微小的波动也可能产生巨大的湍流。就像麻省理工学院的洛伦茨教授做的形象比喻:一只小蝴蝶在巴西上空扇动翅膀,一个月后可能会在得克萨斯州引起一场狂风暴雨。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
正是因为大气的不断变化,人类还没有完全理解和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地面气象观测站分布广泛且不均匀。雷暴、龙卷风、冰雹等一些中小规模的天气现象,往往会成为“网外之鱼”。数值天气预报的不确定性。数值天气预报将大气的演变规律近似表达为一组数学方程。通过求解方程,可以得到未来天气或气候条件的预测,初值误差和计算误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放大。全球气候变化增加了天气预报的难度。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概率和频率不断增加,这就要求预报专家进一步了解和认识新的天气特征和气候变化规律,不断发现、总结和补充新的预报经验。
虽然预报精度很难做到100%的完美,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类认识的不断提高,天气预报的精度会越来越接近完美。
天气预报可以用于农业和军事,或者为人们外出提供天气预报,让人们做好防护工作。
天气预报主要是通过一些仪器设备,收集大量的气压、温度、风向、风速等方面的数据,来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天气具有突发性和局部性,受多种因素影响,科技水平仍然有限,所以天气预报总会出现一些误差。天气预报对整体趋势的预测是准确的,但在某些局部地区和特定时间会有误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会更加清晰,对天气预报的预测也会越来越准确。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你喜欢。
; 01
任何天气预报都是无法保证100%准确的,因为天气随时随地都会有变化的,不是可以完全预测出来的。由于大气过程的混乱以及今天科学并没有最终透彻地了解大气过程,因此天气预报总是有一定误差的。
天气预报(测)或气象预报(测)是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未来某一地点地球大气层的状态进行预测。从史前人类就已经开始对天气进行预测来相应地安排其工作与生活(比如农业生产、军事行动等等)。任何天气预报都是无法保证100%准确的,因为天气随时随地都会有变化的,不是可以完全预测出来的。由于大气过程的混乱以及今天科学并没有最终透彻地了解大气过程,因此天气预报总是有一定误差的。
天气预报就时效的长短通常分为三种:短期天气预报(2~3天)、中期天气预报(4~9天),长期天气预报(10~15天以上)。中国中央电视台每天播放的主要是短期天气预报。
因为气象局每日提供给电视台,广播台,各大报纸的预报只有三次:早上,中午,晚上。对于突然的天气变化不能及时地作出预报,所以从2009年9月开始,中国开通了121气象热线。平均每两小时就有一次新的预报,及时准确,方便快捷。
晴天、阴天、多云占98%,雨天、雪天、占90%左右,雾、冰雹、沙尘暴等恶劣天气出现的几率很小,因此比例很高。温度、风力一般则很准,天气预报只不过提前预言一下,总的来说准确性还是很高的。天气预报(测)或气象预报(测)是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未来某一地点地球大气层的状态进行预测。
天气预报主要是使用收集大量的数据(气温、湿度、风向和风速、气压等等),然后使用目前对大气过程的认识(气象学)来确定未来空气变化。由于大气过程的混乱以及今天科学并没有最终透彻地了解大气过程,因此天气预报总是有一定误差的。
预报过程
最传统的数据是在地面或海面上通过专业人员、爱好者、自动气象站或者浮标收集的气压、气温、风速、风向、湿度等数据。世界气象组织协调这些数据采集的时间,并制定标准。这些测量分每小时一次(METAR)或者每六小时一次。
气象卫星的数据越来越重要。气象卫星可以采集全世界的数据。它们的可见光照片可以帮助气象学家来检视云的发展。它们的红外线数据可以用来收集地面和云顶的温度。通过监视云的发展可以收集云的边缘的风速和风向。不过由于气象卫星的精确度和分辨率还不够好,因此地面数据依然非常重要。
现状:我国晴雨预报准确率达到70%~80%
我国的天气预报水平在过去30~40年中有了较大的提高,目前针对未来2~3天的晴雨预报准确率可以达到70%~80%。中央气象台播出的2005年和2006年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分别达到了81%和 81.1%。2006年,我国24小时台风路径预报误差为125公里,48小时预报误差为205公里,72小时预报误差为296公里,基本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虽然如此,我国的天气预报水平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与人们的期望相比还存在距离。 用国际上的通用标准衡量,我国对降水、台风、暴雨的预报水平与发达国家接近。其实,预报不确定是绝对的,对世界上任一国家都不例外。如果按照严格专业标准,2005年,我国对24小时暴雨预报准确率为12.6%,美国对24小时暴雨预报准确率也只有22%;我国24小时台风路径预报误差为120公里,而美国24小时台风路径预报误差为103公里。
网络安全公司Trustwave的安全团队SpiderLabs警告Windows用户,一个名为Vidar的新恶意软件活动将自己伪装成微软支持或帮助文件。因此,毫无戒心的用户可能很容易成为受害者,而Vidar是一个偷窃数据的恶意软件,可以窃取被利用者的信息。 微软编译的HTML帮助(CHM)文件虽然现在...
SentinelOne 的 SentinelLabs 去年就曾发现 Microsoft Azure 的 Defender 存在多个安全漏洞,其中部分漏洞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被评为“关键”。微软已经为所有的漏洞发布了补丁,但 SentinelLabs 敦促 Azure Defender for IoT 用...
据TechCrunch报道,红十字国际委员会(ICRC)最近遭到网络攻击,超过51.5万名“高危人群”的数据被泄露,这很可能是国家支持的黑客所为。在周三发布的更新中,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证实,最初的入侵可以追溯到2021年11月9日,即在1月18日攻击被披露之前的两个月,并补充说,其分析表明,入侵是对其...
在现在跟黑客直接对抗之时,美国政府官员正在为另一个更长期的威胁做准备:攻击者现在正在收集敏感的加密数据并希望他们能在未来的某个时候将其解锁。这种威胁来自于量子计算机,它的工作方式跟我们今天使用的经典计算机非常不同。 它们使用的不是由1和0组成的传统比特,而是可以同时代表不同数值的量子比特。量子计算...
为了迎接今年 5 月首个周四的“世界密码日”的到来,USA Today 觉得很有必要继续提醒大家提升安全意识。首先是尽量为工作、娱乐、网银、网购等各种在线活动配备强密码,且需避免使用同一个密码,以免所有账号被攻击者一锅端。 资料图(来自:Bitwarden) 业内知名开源密码器(US News &...
申请一份新工作通常意味着向潜在的雇主交出一连串的个人信息,这就是为什么联邦调查局警告人们要警惕招聘网站上的假招聘广告,这些广告会窃取和出售你的详细资料。联邦调查局的互联网犯罪中心(IC3)公共服务公告警告说,自2019年以来,受害者因虚假招聘广告而损失的平均金额约为3000美元。 骗子经常仿冒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