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的概念也发展落地到如今,国外的共享出行的代表Uber、共享旅游住宿代表airbnb,到国内更大的共享出行公司-滴滴以及现在如火如荼的共享单车代表-摩拜单车跟ofo小黄车。前段时间还在上海试运营的共享雨伞跟共享冰箱等等,现在这些打着共享经济理念的产品真是层出不穷,其现象光怪陆离。
在此前,国民老公王思聪还立下了个flag,说共享充电宝这事能成他就直播吃翔。而撕逼的另一方聚美优品的陈欧还继续坚持投钱进去,之前已投一家共享充电宝公司3个亿,占股60%出任其董事长一职。在此,我对这种伪需求的共享充电宝提出了疑义:
(一)手机电池容量的发展
现在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也开始注重手机电池的容量问题了,只要满足用户一天一充或者一天两冲的需求就没有问题。这样就会减少去使用共享充电宝这种产品,而且现在很多的商家也有帮忙为客户充电服务,所以这一块的使用率会很少。
(二)充电宝单价不贵且易携带
充电宝这种产品越做越精细,更容易携带。之前在网上听投资人说现在的人出门都不带包。我想说这些投资人被一些现象给蒙蔽了,现在不管男的还是女的出门都必会带一小包,女生更不用说了。所以,自己购买一个充电宝随身携带其实很方便的。
(三)用户信息的安全
我知道很多人会说都是著名充电宝厂商出品的充电宝产品,其安全性肯定很高。其实不然,之前消费者在很多商家消费时,都会去连接WiFi,但WiFi的安全性大家可想而知。共享充电宝也是,一些不法分子要是想破解这种东西还不是易如反掌。
(四)盈利能力岌岌可危
能否盈利始终是共享充电宝行业绕不开的问题。在盈利模式上,共享充电宝主要靠租赁费用、押金费用或植入广告来赚钱。但目前行业还处于投资方“烧钱”的时代,还没有哪家企业真正实现盈利。
(五)将原本免费充电的场景升级为付费,用户难以接受
原本在咖啡店里我可以自己找地方充电,如今服务生却笑吟吟地给我递上一个充电宝,并告诉我使用一个小时要交 1 元钱?用户的消费升级难以实现转型。
最后明美无限还是要跟大家纠正一个概念,跟共享单车一样,所谓的共享充电宝,也不是类似Uber、Airbnb这样的原生共享生意。它的实质,就是个充电宝租赁生意。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很重要,形态有差别,市场的估值,肯定不一样。原生的共享生意,是通过互联网组织闲散资源和生产力对接,租赁生意,最后比的是资本投入和出租效率。
所以在我的观点看来,像共享充电宝这种伪需求的产品的未来发展不会很乐观的,我不看好它。
近日,两位安全研究人员成功入侵了亿万富翁兼电影制片人 Jeffrey Katzenberg 的 Mac 计算机,意味着 macOS 设备并不能自动抵御网络威胁。虽然没有提到特定的 macOS 设备型号,深谙社会工程的 SocialProof Security 首席执行官 Rachel Tobac 还...
Lapsus$黑客组织在3月发生的一系列网络入侵事件中窃取了T-Mobile的源代码,T-Mobile在一份声明中确认了这次攻击,并说”被访问的系统不包含客户或政府信息或其他类似的敏感信息”。在一份私人信息副本中,Lapsus$黑客组织讨论了在其七名青少年成员被捕前一周针对T-Mobile的攻击。...
Hackernews 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 研究人员披露了 TerraMaster NAS设备的关键安全漏洞的细节,这些设备可以链接到未经身份验证的远程代码执行,且具有最高权限。 埃塞俄比亚网络安全研究公司 Octagon Networks 的 Paulos yibello 在分...
乌克兰计算机应急响应小组(CERT-UA)在周二的一份安全公告中称,他们刚刚破坏了 Sandworm 想要攻陷一家该国能源供应商的企图。据说 Sandworm 是一个与俄罗斯军事情报部门有关联的黑客组织,期间试图利用臭名昭著的新版 Industroyer 恶意软件,来切断未具名的某能源供应商的变电站...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下属“公民实验室”(Citizen Lab)的研究人员当地时间周一发文称,该实验室的核心任务是对民间社会的数字威胁进行研究。在调查雇佣军间谍软件的过程中,他们偶尔会观察到一些案例,怀疑政府正在使用间谍软件对其他政府进行国际间谍活动。这些案件绝大多数都不属于他们的范围和任务。然而,在某...
随着勒索软件和世界各地其他网络攻击的增加,系统运营商更加担心复杂的 “虚假数据注入 “攻击,即黑客向其提供虚假的数据,欺骗电脑系统和人员,使其认为操作正常。然后,攻击者扰乱了工厂关键机器的功能,导致其运行不良或故障。当安全人员意识到他们被欺骗时,为时已晚,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 普渡大学的Hany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