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媒体报道称,京东到家货架倒闭,并且在全国大批量裁员。对此,京东到家相关人员表示,目前项目做了些调整,聚焦做主营零售业务。
2018年以来,不少无人货架早期创业公司在融资受阻后已经先后倒闭或转型,不过巨头玩家宣布“撤退”的似乎还是首例。
京东到家方面相关负责人透露,京东到家暂时停掉无人货架项目,内部将聚焦到主营的到家业务和达达业务上。至于退出的原因,京东到家方面表示,现在整个行业都在收缩,京东到家的无人货架项目此前也属于测试性,网点主要布局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
据悉,2017年9月,京东到家开始开拓无人货架业务,一开始推出的是“开放式货架+冰箱”的陈列形式,随后不久便推出了智能货柜,并于今年7月宣布将在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办公场地批量投入Go3.0智能货柜,计划年底前新增5000个点位。今年9月,京东到家Go还对外宣布了最新的技术迭代,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优化后,智能货柜补货成本率总体下降了50%,单个货柜产出提升50%。
事实上,2018年下半年以来,伴随几个头部玩家发展遇阻,无人货架领域便进入静默期。市场上再也没有扩张的声音,只留下倒闭、转型。今年6月,哈米科技创始人赵文强发内部信称公司将调整业务模式,团队要做好“过冬准备”。今年7月,饱受倒闭传闻的无人货架企业果小美上线“宝贝仓”业务,主业切换成微商,彻底告别无人货架赛道。
曾经风光无限,鲜花着锦
2017年,无人零售还是资本的新宠。当共享单车第二梯队项目噩耗频传的时候,无人零售却风头正盛。
2017年9月,办公室无人值守项目猩便利宣布获得上亿元天使投资,光速中国领投,王兴等人跟投。11月1日,猩便利再次宣布获得3.8亿A1轮投资。果小美、七只考拉、领蛙、CITYBOX等也在最近陆续宣布获得了投资。
除此之外,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美团、饿了么也纷纷宣布布局无人零售市场。似乎一夜之间,无人零售星星点点的火苗,出现了燎原之势。
除了无人货架,无人便利店也备受关注:淘咖啡、缤果盒子、F5未来商店等一时间红遍线上线下,EATBOX、甘来智能微超、怪兽等无人便利店也顺利获得融资进行投放试水。
成本增加,效率降低
但早在无人零售刚刚兴起的时候,零售领域专家就纷纷表示并不看好无人零售业态。一位资深业内人士说:“这种业态必然长不大,而且入局者会死得很快或者被迫转型。究其根本原因不外乎,目前的无人零售模式违背了零售本质。”
零售专家佐证,对于超市和便利店来说要想盈利就必须做好刚需高频商品的货架陈列并且提高其周转率,此外刚需中频消费商品的毛利率也至关重要。不管是有人便利店还是无人便利店,只要运营不好刚需高频商品和刚需中频商品就没有办法提升效率进而实现盈利。
而无人便利店看似降低了人工成本,这是所有人都可以了解到的逻辑,但是它背后带来的成本的增加和效率的降低是非常可怕的。
例如,刚需高频和刚需中频货品的运营这个层面,要求每个门店在对应的货架上及时发现货品的售罄和接近售罄,然后再通过整体的配送形式去管理货架和上货。如果想做到自动化程度比较高,信息化程度比较高,真正实现无人经营的话,这需要所有的货架都必须实现动态管理库存。所有货架都需要有传感器以及联网功能,这个对于数据交互的要求是非常高了。这种硬件方面的投入是非常高的。
不仅如此,除了硬件方面的投入,无人零售模式的补货成本还是非常高的,制约其作为规模经济的发展。如果无人零售模式选择高频刚需物品作为吸引流量的入口,那么势必会增加配送补货的成本,导致人力成本增加。比如,如果小美等公司的补货频率是2-3天/次,若真正从尝鲜期过渡到扩张期,其补货频率会随之发生变动,随之而来的配送成本也会增加。
如果无人便利店选择低频的物品进行销售,补货成本自然降低,但是其销售额、销售效率会大幅降低。
经营品类受限,难以经营鲜食
无人零售一边想快速实现收入,提升毛利率,一边还希望满足用户的高频消费需求,因此在选品上只能选择一些高频高毛利的商品。鲜食和熟食是便利店毛利更高的产品,但是无人便利店却难以运营鲜食和熟食。鲜食类商品天然需要运营人员在现场管理。比如7-Eleven常见的关东煮,在便利店里需要由专门的运营人员包好。如果让消费者自己去弄,购买的意愿会降低。
鲜食类商品的毛利更高。纯鲜食类商品无人便利店做不了,只能切入半鲜食类,如面包。然而,因为没有店员在现场管理,气温而造成的自然损耗很难控制。对于传统零售店来说,每到下午,就是鲜食类商品促销的时候。如果没有这种促销,商品的损耗会很大。
而且不管是有人便利店还是无人便利店在中国的发展都面临着由于高频刚需商品的消费者购买渠道多元化,而带来的销售效率的降低。目前活的比较好的社区便利店和超市,要么是水果专营的模式,要么是生鲜为主、日用品为辅的模式。
此外,有VC投资人表示,无人零售之所以备受资本关注,因为它是一个巨大的流量入口,相当于投资一个线下的 *** 。但业内人士指出,不是所有流量都是有价值的。“用户难以在无人便利店停留更长时间,并不喜欢一些无关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