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看,这件事似乎是星巴克涉嫌垄断,有意针对瑞幸咖啡,不过仔细想想,星巴克在华这么多年,有着Costa、太平洋咖啡、漫咖啡、咖啡陪你、Coffee Box等等诸多强劲对手,从未发生反垄断诉讼。
为何星巴克独独会对瑞幸咖啡这家成立还不满一年的公司,寄予“垄断压制”的特殊照顾?
真的是瑞幸咖啡成长太快让星巴克感受到了威胁?让星巴克感到自己危在旦夕因此必须全面压制?还是瑞幸咖啡自导自演,就像星巴克指出的那样,其在进行“炒作”?
向星巴克发起诉讼,瑞幸咖啡想要获得的是什么
英敏特中国餐饮服务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咖啡店市场达到636亿元人民币。到2021年底,咖啡店市场总额将达到1,045亿元人民币。
而面对这块蛋糕,星巴克也在过去一年中加速了在中国店面的扩张,期计划在2022年中国开设6000家门店,营收达2017年3倍,而这也意味着其平均每年需要在国内开设600家星巴克门店。
而对于新崛起的品牌瑞幸咖啡来说,自然也渴望从中分羹,而其公司的目标就是超越星巴克,那么在扩张速度上也更意味着需要超过星巴克。
通过对星巴克发起诉讼,更大的好处自然是建立起自身行业影响力,让行业都知道其扩张速度之快,并且已经开始侵蚀到星巴克的部分市场,因此才遭遇到了星巴克的反击。
这种以小博大的公关手法,在互联网行业中也屡试不爽,例如360余腾讯,今日头条与百度,美团与阿里的公关战等等,吃亏的往往是大公司,而业内反而更看好小巨头的崛起,因为他们代表希望。瑞幸咖啡也正乐于扮演这样的角色。
此外,面向用户端,其也试图向用户博得同情,公众通常都有同情弱者的惯例,公司通过扮演弱者被欺负的姿态,反而更能够赢得用户的好感与肯定。
不过这一次瑞幸咖啡恐怕不能如愿。
瑞幸咖啡的碰瓷营销,为何全面失败
表面上看,瑞幸咖啡企图让星巴克扮演一个恃强凌弱的角色,加上自身是国内本土企业,而星巴克是外企的身份,似乎更容易煽动大众情绪。
但是从本次总体传播来看,其并没有获得想要的成功,网上也并没有出现大量用户为其发声,声讨星巴克的情况。
之一,瑞幸咖啡并不是真正弱势一方,无法博得用户同情,适得其反
其仅仅成立于2017年10月份,上线5个月时间,就已经在国内开出400家直营门店,计划在今年5月底提升至500家,这一速度已经远超星巴克。
此外瑞幸咖啡还对外宣传,前期会投入10亿资金来教育市场。
这显然又是一头资本怪兽,并且有着极强的进攻性,再加上此前疯狂的补贴营销,并不会有用户认为其是弱势一方,因此不会寄予过多同情。
此外,瑞幸咖啡成立仅仅不到一年时间,虽然其打出了各种营销牌,并获得了自身的一部分粉丝群体,但是相比于星巴克在中国20年的广泛群众积累,还是相差几个级别。
对于粉丝基础不牢固的瑞幸咖啡,想要去撼动星巴克在其粉丝中的形象,恐怕只能适得其反。
第二,星巴克的正常回应,让瑞幸咖啡只能自导自演,颇为尴尬
面对瑞幸咖啡义愤填膺的起诉,星巴克的回应倒是颇为平静,在其 *** 中表示
“我们无意参与其他品牌的市场炒作。我们欢迎有序竞争,彼此促进,不断创新,持续提升品质和服务,为中国消费者创造真正的价值。”
这种不冷不热的回应对于瑞幸咖啡并非一个很好的信号,其表明这件事对于星巴克来说连公关危机都算不上,而是选择漠视处理。
这也让情绪激动的瑞幸咖啡扑了个空,因为其必须有对手与其对垒,才能够把这场戏演下去,但现在对手的主动退出,反而只能自导自演下去,这其实非常尴尬。
第三,咖啡作为需要沉淀的行业,瑞幸咖啡并没有借鉴“咖啡陪你”悲剧
线下咖啡门店,本就属于需要积累的传统行业,并非一朝一夕之间就能达成,这是行业铁律。
而一部分违背这一行业铁律,并试图在短期内打造神话的公司,都一一败北,以当年在国内红极一时的韩国“咖啡陪你”为例,在其2015年的规划中,计划在全国开设400家分店,此外,旗下的“迷你咖啡吧”计划开设约1000家,“自助咖啡吧”开设约1500家,全年计划完成3500家店面和点位铺设。
而其也由于扩张过于迅速,最终全面倒闭,咖啡陪你执行总裁戚东离职,而韩国创始人因为资金断裂在家中自杀,苦不堪言。
回过头来看,当下瑞幸咖啡的扩张态势,也颇有当年咖啡陪你的势头。
其将星巴克作为对手,并且试图在短时间内超越星巴克20年的积累,仿佛打败星巴克只需要几年时间,因此必须在开店速度上超越星巴克。
但是其并没有看到,星巴克在中国已有20年的积累,无论是产业链、品牌、用户群体等诸多角度,星巴克在短时间内发力中国市场,是一种“厚积薄发”的行为。但瑞幸咖啡和当年的咖啡陪你一样,只有薄发,并没有几十年来深厚的沉淀。
因此,当前的瑞幸咖啡过于激进的进攻方式,甚至有可能重蹈咖啡陪你的覆辙。
第四,吸引来的只是媒体质疑,反噬其身
瑞幸咖啡自导自演的闹剧,没有赢得粉丝支持、行业支持,反而引来了颇多的媒体质疑,例如以下是知名科技评论人keso的评论。
keso将其评论为一家营销公司。
在这里我们并不能预测,这是否就是瑞幸咖啡真正想要的效果?
这里我们可以认为,瑞幸咖啡向星巴克发起公关战之后,就能引发更多热点争议,并由此增加自己的曝光。
但其并没有严肃的意识到,其所追求的曝光量,很可能会有大量的负面内容,KOL对其的负面评价,也会引发用户对其的反感,并抛弃该品牌。
这可能也是瑞幸咖啡碰瓷之前,并没有预料到的事情。
拉低行业下限的瑞幸咖啡,急功近利背后,应当进行反省
在我看来,瑞幸咖啡所造成最为严重的事情,并非是对其品牌的伤害,以及暴露自身问题。
而是这种做法会给整个线下传统行业带来严重的伤害,作为实体产业,任何企业需要建立业绩,需要靠着几十年如一日的踏实积累,即便是带有所谓“互联网基因”的涌入者,也必须遵守相关的不成为规则。
任何新入者,都不能仰仗“打到巨头”的借口,而肆意发起事端,破坏市场本有的经营秩序,来换取用户和资本以及社会的眼球,这不仅是市场,更是道德与法律不容许之事。
瑞幸咖啡对整个传统产业开了一个坏头,其拉低了行业下限,并需要更多的反思。
据TechCrunch报道,美国政府通过悬赏1000万美元来寻找能够识别或定位黑客组织Sandworm成员的信息,从而加大了对六名俄罗斯情报官员的追捕力度。黑客组织Sandworm的成员为俄罗斯军事情报部门GRU的一个部门工作–以对关键基础设施,包括食品供应和能源部门发起破坏性和毁灭性的网络攻击而闻...
Hackernews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个企业网络间谍黑客组织在消失了7个月后重新浮出水面,今年它针对4家公司进行新入侵行动,其中包括俄罗斯最大的批发商店之一,同时对其工具集进行了战术性改进,以试图阻挠分析。 Group-IB 的伊万 · 皮萨列夫说: “在每一次攻击中,攻击者都展示了广泛的...
根据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最新报告,2021 年上半年勒索事件支付的赎金总额将近 6 亿美元,轻松超过了 2020 年全年的总额。该报告由财政部金融犯罪执法网络周五发布,重点提及了今年发生了几起高调的勒索软件攻击事件,包括 Colonial Pipeline 和肉类加工厂 JBS USA Holdings...
微软披露其已经缓解了一场发生于8月份的2.4Tbps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这次攻击针对欧洲的一个Azure客户,比微软在2020年记录的最高攻击带宽量高出140%。它也超过了之前最大的攻击2.3Tbps的峰值流量,这是在去年针对亚马逊网络服务的攻击。 微软表示,这次攻击持续了10多分钟,...
有使用LastPass的用户报告说,有多人试图使用正确的主密码从不同地点登录,表明该公司可能存在数据泄露。Hacker News论坛的多名用户报告称他们的LastPass的主密码似乎被泄露了。 目前还不知道这些密码是如何泄露的,但在用户中已经出现了一种类似的情形。 大多数报告似乎来自拥有过时的Las...
在一份公共服务公告中,联邦调查局透露,与SIM卡替换有关的犯罪行为有惊人的增长,在2021年给美国公众造成了价值超过6800万美元的损失。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其在线账户的访问和恢复与电话号码绑定为2FA(二次验证),攻击者通过恶意挂失SIM卡,并将所有数据如电话、恢复短信和OTP转移到他们选择的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