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黑客教程 > 正文内容

商业观察:谷歌斥资21亿美元纽约买楼,刷新疫情后美国售楼纪录

访客3年前 (2022-04-07)黑客教程917

  近日,科技巨头谷歌宣布将以2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位于纽约曼哈顿的圣约翰码头写字楼,目前谷歌正是这栋130万平方英尺建筑的租客。预计此笔交易将于明年一季度完成。数据显示,这将成为自疫情以来美国最昂贵的一笔单栋写字楼交易,同时也是美国历史上售价更高的一笔交易之一。

  

  谷歌斥资21亿美元买楼

  周二,在一篇公司博客文章中,Alphabet 和谷歌首席财务官 Ruth Porat 写道:“在以纽约为‘家’的20年间,我们已经发展到如今的12,000名员工。纽约的活力、创造力和世界一流的人才使我们扎根于此。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今天宣布,我们将以21亿美元购买曼哈顿的圣约翰码头写字楼,并将其作为我们新哈德逊广场园区的‘锚点’。”

  而在不到一个月之前,谷歌刚刚发布了再一次推迟全球员工返回办公室工作的计划。谷歌CEO Sundar Pichai 在给员工的电子邮件中表示:“我们将把全球自愿重返办公室政策延长至 2022 年 1 月 10 日。”而这已经是疫情以来谷歌第三次推迟返工日期。

  不过,虽然一再推迟返回办公室的计划,但谷歌却并没有停下投资办公资产的脚步。

  近年来,谷歌不断扩展在纽约市的足迹。2018年,谷歌宣布投资10亿美元新建哈德逊广场园区,同年又以近25亿美元购入切尔西市场大楼,成为纽约市单笔销售额更高的交易之一。而在近期,谷歌也表示今年将在纽约投资2.5亿美元,并在未来几年把纽约的员工人数增至14,000人。

  而这栋将于2023年正式投入使用的圣约翰码头写字楼,也将成为谷歌在加州以外更大的办公室。届时,谷歌将在纽约拥有超过310万平方英尺的办公空间,使其成为纽约市更大的租赁商之一。

  

  针对此次的投资,谷歌首席财务官也指出,虽然公司转向了更灵活的混合办公模式,但让员工亲自聚在一起协作和建立工作社区仍是未来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也是为何即使在疫情期间,公司依旧继续投资位于全球各地的办事处。而根据 Alphabet 6月30日向美国SEC提交的报告,公司目前总共持有价值559亿美元的土地和建筑。

  “谷歌的这一声明再次证明纽约经济正在复苏和重建,”纽约州州长 Kathy Hochul 表示,“我们正在创造就业机会,投资新兴产业,我们正在共同书写新篇章。”

  科技巨头爱买楼

  疫情期间,虽然谷歌、亚马逊、Facebook 等不少公司持续推后返工时间,远程工作似乎也成为了后疫情时代的标准。然而,这些拥有数十亿美元现金储备的科技巨头利用美国各城市写字楼价格较低的优势,纷纷在最近宣布购买、租赁和新建办公室,掀起了一股“买楼热潮”。

  亚马逊正在北弗吉尼亚州建造一个耗资 25 亿美元的大型综合办公和零售综合体,可容纳约 25,000 名员工。这个继西雅图之后的第二个总部将包括三座22层高的办公和零售大楼。

  与此同时,亚马逊还将在美国六个主要城市租赁企业办公空间,并计划雇佣超过33,000名企业和专业技术人士。而作为扩张的一部分,这家在线零售巨头于去年以9.78亿美元购入第五大道的 Lord & Taylor 百货旗舰店大楼。Lord & Taylor 曾将这栋历史建筑出售给 WeWork,谷歌为其制定了住宅和办公空间的所有规划。

  

  社交媒体巨头 Facebook 则在纽约市租赁了一个超过220万平方英尺的综合办公空间,可容纳数千名员工。而为了挑战员工居家办公的趋势,Facebook还从户外生活方式零售商 Recreational Equipment Inc (REI)购买了一栋全新的 400,000 平方英尺的企业园区总部。

  而据消息显示,即使Facebook已在曼哈顿有多个办公地点,但公司正在寻找更多的办公空间。公司发言人表示,公司正在寻求足够的办公空间以支持“未来的劳动力需求”,尤其是需要更多办公空间的技术与工程团队。

  根据世邦魏理仕CRBE在今年1月发布的报告显示,科技行业已连续第二年成为曼哈顿写字楼租赁活动中的佼佼者。

  有专业人士表示,虽然科技公司员工一周可能只有几天到办公室工作,但他们对于更大的办公空间和更开阔的会议室的需求依旧非常大。因此也不难看出,为何这些科技公司依旧买楼买地毫不手软。

  

  而这一点也同样出现在了国内市场。不少国内的互联网科技公司也开始成为大手笔买楼的主力军。

  2020年11月,字节跳动启用位于北京海淀区北三环的方恒时尚中心,这是字节跳动在北京的之一个自有产权的办公楼,耗资达50亿。今年7月,铁狮门公司宣布,向字节跳动 *** 上海尚浦领世正在开发的总面积约19.5万平方米的办公项目。

  同样在今年7月, *** 服务企业前程无忧宣布,将在上海购买浦东晶耀前滩一座办公楼作为公司的新总部。预计购买价格为20.7亿元人民币,将于2022年搬进新址。

  可见,现在就断定居家办公已成定局还为时过早。疫情之下仍“逆流而上”,已成为这些科技企业心照不宣的选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黑客技术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123.com/48521.html

“商业观察:谷歌斥资21亿美元纽约买楼,刷新疫情后美国售楼纪录” 的相关文章

两个Mozilla Firefox 零日漏洞曝光

Hackernews 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 Mozilla 在其 Firefox 浏览器中加入了带外数据软件升级,包含了两个高影响力的安全漏洞。 Mozilla 称,这两个漏洞正在被大肆利用。 标记为 cve-2022-26485和 cve-2022-26486的零日漏洞被描述为影响 XSLT ...

安全专家担忧欧盟 DMA 会破坏 WhatsApp 等应用的端到端加密

3 月 24 日,欧盟管理机构宣布《数字市场法案》(Digital Markets Act,简称DMA)已达成共识,将会对欧洲的大型科技公司进行全面的监管。作为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雄心勃勃的法律,该法案中最引人注目的措施将要求每个大型科技公司(在欧盟拥有超过 750 亿欧元的市值或超过 4500 万人...

图片滤镜应用被曝可窃取 FB 登录凭证 下架前已安装超 10 万次

一款用于窃取 Facebook 登录凭证的恶意 Android 应用目前在 Google Play 商城上已经被安装超过 10 万次,而且该应用目前仍可下载(发稿时已下架)。这款恶意程序被伪装成“Craftsart Cartoon Photo Tools”卡通化应用,允许用户上传图片并将其转换为卡通...

不少 WordPress 网站被注入恶意脚本 对乌克兰网站发起 DDoS 攻击

不少 WordPress 网站正在遭受黑客们的攻击,通过注入的恶意脚本,利用访问者的浏览器对乌克兰网站进行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今天,MalwareHunterTeam 发现一个 WordPress 网站被入侵使用这个脚本,针对十个网站进行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 这些网站包括乌克兰政府机构、...

技术专家与黑客展开竞赛 以确保电动汽车网络电网的安全

电动汽车(EV)革命来了。在过去的十年里,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已经从16000辆增长到超过200万辆,汽车高管们预计到2030年,超过50%的美国汽车将是全电动的。不难看出,专家们为何做出如此乐观的预测。除了不断增长的电动汽车车队,今年早些时候签署的美国国会两党基础设施协议将包括75亿美元,以帮助规...

微软称其抵挡了有史以来最大的 DDoS 攻击 带宽负载高达 2.4 Tbps

微软披露其已经缓解了一场发生于8月份的2.4Tbps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这次攻击针对欧洲的一个Azure客户,比微软在2020年记录的最高攻击带宽量高出140%。它也超过了之前最大的攻击2.3Tbps的峰值流量,这是在去年针对亚马逊网络服务的攻击。 微软表示,这次攻击持续了10多分钟,...

评论列表

北槐謓念
3年前 (2022-08-04)

023年正式投入使用的圣约翰码头写字楼,也将成为谷歌在加州以外最大的办公室。届时,谷歌将在纽约拥有超过310万平方英尺的办公空间,使其成为纽约市最大的租赁商之一。    针对此次的投资,谷歌首席财务官也指出,

鸠骨疚爱
3年前 (2022-08-03)

新建办公室,掀起了一股“买楼热潮”。  亚马逊正在北弗吉尼亚州建造一个耗资 25 亿美元的大型综合办公和零售综合体,可容纳约 25,000 名员工。这个继西雅图之后的第二个总部将包括三座22层高的办公和零售大楼。  与此同时,亚马逊还将

忿咬同尘
3年前 (2022-08-04)

21亿美元买楼  周二,在一篇公司博客文章中,Alphabet 和谷歌首席财务官 Ruth Porat 写道:“在以纽约为‘家’的20年间,我们已经发展到如今的12,000名员工。纽约的活力、创造力和世界一流的人才使我们扎根于此。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今天宣布,我们将以21亿美元购买

语酌寻倌
3年前 (2022-08-04)

的会议室的需求依旧非常大。因此也不难看出,为何这些科技公司依旧买楼买地毫不手软。    而这一点也同样出现在了国内市场。不少国内的互联网科技公司也开始成为大手笔买楼的主力

森槿晴枙
3年前 (2022-08-04)

目。  同样在今年7月,招聘服务企业前程无忧宣布,将在上海购买浦东晶耀前滩一座办公楼作为公司的新总部。预计购买价格为20.7亿元人民币,将于2022年搬进新址。  可见,现在就断定居家办公已成定局还为时过早。疫情之下仍“逆流而上”,已成为这些科技企业心照不宣的选择。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