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黑客技术 > 正文内容

探讨反物质密码,宇宙为何抛弃反物质?它能否产生反引力?

访客2年前 (2022-02-01)黑客技术1099

反物质与物质的物理特性和状态相反,如负质子和正电子,它们与物质电子和质子的带电属性相反,物质与反物质放在一起会很快甄灭和释放巨大能量,这种能量的转换率可能比核反应的能量转换率高。发现这些亚原子级的反物质很难,在自然界中发现原子级的反物质更难。

欧州核子研究中心科学家曾经用制造出的反亚原子组合出了反氢原子,但只呆留了40纳秒的时间。这就说明反物质与宇宙内的物质不相容,它们之间的质比落差很大,又为什么能人为制造出反物质来呢?再说,物质宇宙这个"造物主家伙"还能允许希少的反物质短暂地现现身,就有慈悲心怀了。从物理学角度去分析,这必定存在物质与反物质之间有着共性的"遗传"密码。我认为反物质和物质的遗传密码比亚原子微观得多,微观到单独不带电和磁性,也不能单独产生引力,但会产生目前了解不到的相互作用力,这种作用力又类似于引力和斥力之间产生的相互作用力。

当物理学理论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回望我们原有的物理学理论后,就会发现以前的思路过窄。可能反物质的遗传密码存在于每个物质原子中,但需要物质原子在特殊的温度环境中去通过物质与反物质共有的遗传密码把反物质复制出来。

如果某些生物体内含有十分微量的反亚原子物质,这些微量的反物质又能凑齐生物体的整体质量,并且会产生与质量相关的引力和斥力,那么反物质在什么情况下宇宙会评价和赐于它的引力作用。为什么某些生物有储存反物质的特殊本领呢?又为什么有些生物体内的反物质不会与物质之间相互作用后甄灭呢?说明我们对反物质的生存环境了解不透。看来宇宙并没有抛弃反物质,只是以某些方式制造和存留了反物质。

由于反物质在宇宙内转换出来存在于世的时间不多,能让它久呆的环境也不多,因此,即使存在能产生反引力的反物质,也是短暂少量的出现,根本不会对宇宙产生主要的引力影响。只有由反原子组成的物体出现,才可以大胆的去谈反引力。

其他网友观点

所谓反物质就是与普通物质状态相反的物质,与普通物质一样,反物质也是由基本单位构成,即反粒子。通常来讲,自然界存在的每有种基本粒子都对应一个反粒子,如反质子、反电子等等。当正反物质相遇时,就会产生湮灭,并释放出大量能量。

需要说明的是,与暗物质和暗能量不同,反物质并不是理论上的东西,现代科学早已证明反物质的真实性。而正是因为反物质的发现,又给现代物理学带来了巨大的谜题。

根据目前主流的理论,我们所处的宇宙起源于一个体积极小、密度极大、能量极高的“奇点”所发生的一场大爆炸,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各种基本粒子,并逐渐演化成现在的宇宙。

物理规律告诉我们,正反粒子的产生都是成对的,也就是说在宇宙初期形成的粒子和反粒子,它们的数量应该是相等的。而初期宇宙中并没有相应的机制来使正反粒子分开,那么在宇宙温度冷却到不能再形成粒子的时候,正反粒子的数量就会在湮灭过程中同时减少,最终会演变成既没有粒子,也没有反粒子,当然也就没有了世间万物的存在。

这明显与事实不符,那么这些反物质到底去哪儿了呢?

事实上这个问题目前并没有得到完美的解释,但有一种观点得到了不少的认同,即宇宙初期的超高能量,使正反粒子的数量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不对等。

举例说明,在没有了解核反应之前,人们认为虽然物质一直处于各种变化中,但是在这些变化过程中其原子总数是守恒的。比如说氢气和氧气的燃烧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2H2 + O2(点燃) = 2H2O,虽然它们变成了另一种形态的物质,但它们的原子总数还是一样的。

但核反应颠覆了人们的认知,人们从此知道了原子的总数可以不守恒,而造成这个现象的根本因素就在于能量。按照同样的思路,在超高能量的环境下,正反粒子产生的数量也很有可能不对等。

按照这种说法,在宇宙形成之初,正粒子的数量占据了一定的优势,在接下来正反粒子湮灭过程中,反粒子被消耗殆尽,而只留下了少量的正粒子,并逐渐演化成现在的宇宙。

这只是一个假说,因为目前的科技水平并不支持超高能物理实验,所以并没有得到验证。

第二个问题,反物质有反引力吗?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似乎比较简单,将反物质置于地球引力场中,并观察它的自由落体状态就可以知道了。实际上,2013年欧洲核子研究组织(CERN)就搞了一个实验,通过测量反物质的引力质量与惯性质量的比值,来确定反物质是否具有反引力。

将引力质量与惯性质量的比值设为F,引力质量设为Mg,惯性质量设为Mi,即 F = Mg/Mi,如果F = 1,那么表示反物质与普通物质一样,而如果F = -1,则表示反物质拥有反引力。

实验思路为,在特殊仪器里释放反物质,通过观察反物质的起始位置与湮灭位置来确定F的值,其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上图中红点表示当前反物质湮灭位置,绿点表示之前的子样本,平行虚线代表反物质湮灭的平均值,下弯的线代表模拟程序中的重力影响。

通过实验,CERN得出了F的值为 -65 到 110 之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离谱的结果呢?其实还是因为科技水平的限制。

因为反物质极不稳定,稍不注意它就会与普通物质产生湮灭,所以目前保存反物质都是用特殊的磁场来实现,也就是说只能用电磁力来约束反物质。而引力相对于电磁力来讲,是微乎其微的(一块小小的磁铁产生的电磁力,就可以击败整个地球所产生的引力,轻易的吸起一颗铁质的大头针)。

因此我们可以知道,任何微小的力,都可以影响到整个实验结果,如果要完成精准的实验,就必须要保证反物质在绝对的真空里,只受到引力的影响,显然这是现在的科技水平达不到的。

所以说,反物质有没有反引力现在并没有定论。不过按现有的物理规律来看,凡是具有质量的物体都会产生引力,因为反物质也有质量,所以反物质很可能也会产生正常的引力。具体怎么样,还要等待时间来验证。

回答完毕,欢迎大家关注我们,我们下次再见`

(本文图片来自 *** ,如有侵权请与作者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黑客技术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123.com/52463.html

“探讨反物质密码,宇宙为何抛弃反物质?它能否产生反引力?” 的相关文章

黑客称入侵了微软:拿到 Bing 和 Cortana 项目源代码

近日,据Reddit上的帖子和Cyber Kendra上的一份报告显示,LAPSUS$ (Lapsus) 组织入侵了微软的DevOps帐户,该组织此前入侵了NVIDIA和三星。 下面的截图由Lapsus发布,但很快被删除,由Cyber Kendra保存了下来。该组织声称可以访问微软的一些DevOps...

微软曝光 Nimbuspwn 漏洞组合 可在 Linux 本地提权部署恶意软件

近日名为 Nimbuspwn 的漏洞组合被曝光,可以让本地攻击者在 Linux 系统上提升权限,部署从后门到勒索软件等恶意软件。微软的安全研究人员在今天的一份报告中披露了这些问题,并指出它们可以被串联起来,在一个脆弱的系统上获得 root 权限。 Nimbuspwn 存在于 networkd-dis...

黑客正在利用伪造的执法机构传票窃取苹果、Google 等公司的用户数据

据报道,犯罪黑客正在通过一种有效的、狡猾的技术用偷来的执法部门的电子邮件从大型科技公司、ISP、运营商和社交媒体公司窃取用户数据。据网络安全记者Brian Krebs称,更具体地说,攻击者显然正在伪装成执法官员以获取传票特权数据。 一般来说,他们使用被破坏的执法部门电子邮件账户。 这种策略还依赖于...

意大利对 Clearview AI 罚款 2000 万欧元并令其删除数据

一家欧洲隐私监督机构已经制裁了有争议的面部识别公司Clearview AI,该公司从互联网上搜刮自拍,积累了约100亿张脸的数据库,为其出售给执法部门的身份匹配服务。意大利的数据保护机构今天宣布对Clearview AI违反欧盟法律的行为处以2000万欧元罚款。 同时命令这家有争议的公司删除其...

微软 Windows 受到 Hafnium 恶意软件 “Tarrask” 的集团化攻击

对微软Exchange服务器造成严重破坏的臭名昭著的Hafnium黑客组织回来了。但这一次,微软清楚地知道这个国家支持的威胁行为者团体的活动意图,该组织正在利用”Tarrask”恶意软件来瞄准并不断削弱Windows操作系统的防御能力。 微软检测和响应小组(DART)在一篇博文中解释说,Hafni...

研究报告显示 2021 年加密货币牛市使犯罪分子更加富有

根据区块链数据公司Chainalysis的一份报告,在2021年底,网络犯罪分子拥有超过110亿美元与非法活动有关的加密货币,比2020年底的30亿美元有了飞速的增长。最有利可图的犯罪行为是盗窃。据该公司称,犯罪分子、加密货币钱包中93%的资金是由价值98亿美元的被盗币构成。 为了找到这些数字,Ch...

评论列表

断渊山柰
2年前 (2022-07-16)

以说,反物质有没有反引力现在并没有定论。不过按现有的物理规律来看,凡是具有质量的物体都会产生引力,因为反物质也有质量,所以反物质很可能也会产生正常的引力。具体怎么样,还要等待时间来验证。回答完毕,欢迎大家关注我们,我们下次再见`(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与作者联系删除)

泪灼栖迟
2年前 (2022-07-16)

些生物体内含有十分微量的反亚原子物质,这些微量的反物质又能凑齐生物体的整体质量,并且会产生与质量相关的引力和斥力,那么反物质在什么情况下宇宙会评价和赐于它的引力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