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带对于很多家庭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食物。因为地域的不同,所以对它的叫法也不同,如江白菜、纶布、海马蔺、海草。除了这些海带还有一个洋气的名字“昆布”。很多人以为昆布就是海带,海带就是昆布,只是名字不一样罢了。它们的确是近亲,都属于海带目,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的话,它们二者还是有区别的。
海带,褐藻纲、海带科大型海生褐藻。以前在生物学上,褐藻类被归属为植物,但现在人们按分子生物学进行了重新归类,褐藻类也因此被划出了植物界,而归为了不等鞭毛类的真核生物,其下辖有10000多个物种,大多是以藻类为主的大型海草和各种浮游硅藻。也就是说,海带不是植物,它属于SAR 超类群的真核生物。
我国古代也曾有过“海带”的记载,只不过它和现在的海带不是同一个物种,它不像昆布和海带是近亲,它连近期都算不上。古代所说的海带其实是一种大叶藻,别看它的名字有个藻,但它并不属于藻类。大叶藻是一种多年生沉水草本植物,如果你经常去海滩的话,应该会经常碰见。
海带与昆布
中国历史上之一部词典《尔雅》(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单语词典)中就曾把海藻分为两类,宽的叫做纶(guān),细的叫组,上面所说的大叶藻就属于组类。而我们所说的昆布其实就是纶布变音后的叫法,属于褐藻纲、翅藻科,虽然它和海带长的一样,但这两货真不是一个东西。海带和昆布都属于海带目,可是它们的科、属上却不同,海带属于海带目-海带科-海带属,昆布属于海带目-翅藻类-昆布属。因此海带和昆布不是“亲兄弟”,而是“堂兄弟”。至于平时吃的就叫海带是没有多大问题的,昆布还是去中药房的时候叫吧,因为昆布本身就是一种药材。
古时候中国人吃的海带,都是进口朝鲜的,而且只有一些皇室贵族才能吃到,后来又变成了从日本进口,因为日本的北海道就是海带的原产地之一,海带真正在我国扎根生长还不到100年。海带是从1927年被日本学者大槻洋四郎引进,后在大连进行人工养殖,直到1958年海带逐渐适应了我国的海洋环境后,才被南移至福建试养成功。现在我国的海带品种,早已不限于冷水养殖,无论是北部的沿海城市,还是南方的浙江、福建、广东等地,都已经有了大量的海带栽培,且产量已居世界之一。而这都离不开这位国际友人大槻洋四郎的贡献。
福建作为海带在东南沿海的主要产地之一,无论是从地理环境,还是养殖技术方面,都算是海带行业的佼佼者。由于独特的地理气候,这里所产的海带干净无杂味、吃起来口感鲜嫩糯滑。原始海带的晾晒工作比较繁琐,除了不能沾染淡水,加工的时候也要保持原生态工序,这样才能保持海带原有的营养价值和顺滑口感。而购买海带的时候,除了选择一些大众化的海带外,还可以选择一些压缩海带,这种海带不仅色泽鲜嫩,干净无杂味,最主要的是它能更完整的保留海带原有的营养和口感。
研究人员近日发现了针对乌克兰计算机的新型擦除恶意软件(以破坏关键文件和数据为目的),这是俄乌冲突以来发现的第 3 款擦除恶意软件。 这种被称为 CaddyWiper 的恶意软件是由总部位于斯洛伐克的网络安全公司 ESET 的研究人员发现的,他们在周一发布的推文中分享了细节。 据研究人员称,该...
近日名为 Nimbuspwn 的漏洞组合被曝光,可以让本地攻击者在 Linux 系统上提升权限,部署从后门到勒索软件等恶意软件。微软的安全研究人员在今天的一份报告中披露了这些问题,并指出它们可以被串联起来,在一个脆弱的系统上获得 root 权限。 Nimbuspwn 存在于 networkd-dis...
因担心俄乌冲突引发的近期针对欧洲卫星网络发起的攻击可能很快蔓延到美国本土,政府机构已经向卫星通信网络运营商发出了“潜在威胁”预警。在美国网络安全与基础设施安全局(CISA)和联邦调查局(FBI)本周联合发布的一份公告中,其敦促卫星通讯(SATCOM)网络提供商和基础设施组织加强安全防御。若被入侵,或...
Hackernews 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个名为“RED-LILI”的攻击者发布了近800个恶意模块,与正在进行的针对 NPM 软件包库的大规模供应链攻击活动联系紧密。 以色列安全公司 Checkmarx 说: “通常,攻击者使用一个匿名的一次性 NPM 帐户发动攻击。”“这一次,攻击...
对微软Exchange服务器造成严重破坏的臭名昭著的Hafnium黑客组织回来了。但这一次,微软清楚地知道这个国家支持的威胁行为者团体的活动意图,该组织正在利用”Tarrask”恶意软件来瞄准并不断削弱Windows操作系统的防御能力。 微软检测和响应小组(DART)在一篇博文中解释说,Hafni...
Hackernews 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 从2021年6月,一个可能来自巴基斯坦的攻击者与一个针对感兴趣目标的后门攻击有关,该攻击使用了一种基于 windows 的远程访问木马,名为 CrimsonRAT。 Cisco Talos公司的研究人员在与The Hacker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