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龙珠律师法律评论:王宝强前经纪人宋喆被判六年,“马金莲”何时被抓马蓉现在怎么样了?
10月18号宋喆丶修雨乐职务侵占案在北京朝阳法院一审宣判。北京市高级法院官微披露了判决结果:被告人宋喆丶修雨乐因犯职务侵占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丶三年。真可谓宋喆有难,八方点赞,王宝强律师发了一张微博,背景是“乐开花”,网友也炸开了锅,吃了这么久的瓜终于有结果了,在拍手称快的同时还想到了“马金莲”,高呼“一起抓去浸猪笼”。
如果真被抓,马蓉有可能犯什么罪呢?
一丶 私刻公章罪
有消息称,马蓉被限制出境,理由是其本人涉嫌私刻公章。
依据更高人民法院丶更高人民检察院丶公安部丶国家安全部《关于依法限制外国人和中国公民出境问题的若干规定》的规定,人民法院对中国公民可根据通报备案对象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禁止丶限制丶控制出境的措施。
1丶 当事人有未执行民丶刑事案件的,向当事人口头通知或书面通知,在其案件(或问题)执结之前,不得离境;
2丶 人民法院可作出限制出境协助执行通知,责令当事人不准出境,并扣留其身份证或者护照,注明不准出境的原因;
3丶 人民法院未能扣留其身份证或者护照的,可要求公安机关协助收缴丶吊销其证件,或请公安机关宣布作废;
4丶 对未持有护照或者其他出入境证件的,可要求公安机关在限制出境期限内不予批准通报备案对象的出国(境)申请;
5丶 如未能扣押被限制出境人员的证照,需在边防检查站阻止出境的,可要求公安丶边防机关协助边控。控制措施主要有:掌握出入境动态丶阻止出境丶阻止出境且扣留证件丶阻止入境丶阻止入境且扣留证件丶扣留人员。对需要掌握出入境动态的边控对象,控制期最长不得超过1年。对需要采取其他控制措施的边控对象,控制期限一般为1个月,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
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条:
伪造公司丶企丶事业单位丶人民团体的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丶拘役丶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如果马蓉私刻公章罪名成立,少说也要坐牢3年。
二丶 职务侵占罪
根据工商注册信息来看,马蓉曾是王宝强影视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又是王宝强的枕边人,王宝强有多少身家,马蓉一清二楚;私吞公司业务款,宋喆一个股东不可能这么顺利,有马蓉相助,简直是如虎添翼。
根据中国《刑法》第二十五条之一款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从法律来看,职务侵占罪对犯罪主体没有特别限制,就是说这个犯罪行为一个人就可以完成,因此,无论是宋喆一个人坑自己老板,还是伙同老板娘一起作案,职务侵占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马蓉和宋喆合伙把王宝强的婚内财产转移至多处,例如马蓉父母名下,宋喆父母名下,还私刻公章,神不知鬼不觉地吞掉了影视公司的业务款——这两个人就职务侵占罪的刑罚是完全一样的,正如刘律师在《王宝强前经纪人宋喆涉嫌职务侵占,中国判5年美国3年;通奸无罪》中所言,在牢里做一对“监狱鸳鸯”吧!
三丶 大难临头,“马金莲”怎么办?
由于马蓉如今和王宝强的离婚闹剧暂告一段落,一审法院认定马蓉与他人存在婚外不正当关系,判决离婚,马蓉诉王宝强侵犯名誉权被驳回。二审法院驳回马蓉上诉,维持原判。
叫做“马金莲”,自然不是省油的灯。有消息称,马蓉在离婚案中拒绝离婚,声称对王宝强还有感情——如果夫妻感情尚未破裂,为何要伙同“宋门庆”把“王大郎”的血汗钱席卷一空?又怎会倒打一耙,散播谣言谎称宝宝出轨丶包养小三呢?
看起来,“马金莲”还是相当精明的,懂得“分散投资”——这头有“宋门庆”恩恩爱爱开房数百次,那头还妄想靠婚姻抓住一个有钱老公。
如今宋喆已经被判刑六年,马蓉也是风声鹤唳。之前“亲上加亲”结了婚的马蓉妈和宋喆爸,又被网友爆出离婚,以后又会如何呢?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来源:刘龙珠律师,微信:lawyerlongliu, *** :(626)927-9009
Facebook动态消息(News Feed)因为存在重大排序错误,过去6个月一直推送“糟糕”内容。由于排序算法存在漏洞,动态消息抬高了虚假、暴力信息的权重。去年10月,工程师发现推送有问题,当时动态消息中的虚假信息明显增多。 虚假信息本来是经过事实核查员审查过的,应该早早得到抑制,但这些信息却四处...
尽管恶意软件开发者擅长利用各种软硬件漏洞来达成目的,但他们散播的成品也并非毫无破绽。比如近日,安全研究人员 John Page(又名 hyp3rlinx)就介绍了一招反制勒索软件的新套路。由个人网站和 Twitter 账号上发布的内容可知,John Page 专精于找到恶意软件本身的漏洞,并于近日分...
以美国为首的“五眼”网络安全部门,刚刚向其盟友(包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发出了关键网络基础设施的维护警告。美国家安全局(NSA)给出的理由是 —— 受俄罗斯支持的黑客组织,或对乌克兰境内外的组织构成更大的风险 —— 因而建议各组织对相关网络威胁保持高度警惕,并遵循联合咨询中提当过的缓解...
Hackernews 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络攻击的数量和复杂程度日益增加,自然而然地促使许多公司使用更多的网络安全技术。我们知道加强威胁检测能力对于保护是必要的,但是他们也导致了几个意外后果。“越多并不总是越好”的格言非常适合这种情况。 网络安全公司 Cynet 即将举行的一...
Hackernews 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名23岁的俄罗斯人在美国被起诉,并被列入美国联邦调查局网络通缉名单,因为他被指控是一家网络犯罪论坛 Marketplace A的管理员,该论坛出售被盗的登录凭证、个人信息和信用卡数据。 伊戈尔 · 德赫蒂亚克(Igor Dekhty...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警告个人和公司当心商业电子邮件泄露(BEC)攻击。据估计,2016年6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国内和国际因此的损失已达430亿美元,2019年7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此类攻击增加了65%。 BEC攻击通常针对执行合法资金转移请求的企业或个人。它们涉及通过社会工程、网络钓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