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黑客教程 > 正文内容

面对疫情新谣言 96.7%受访者都更加警惕了

访客3年前 (2022-03-20)黑客教程782

  遇到来源不明的疫情消息,71.8%受访者表示没有官方消息一律先观望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杜园春

  

  随着冬季气温降低,我国本土疫情呈零星散发和局部聚集性疫情交织叠加态势。新发谣言也随之而来:新冠疫苗接种开放网站预约、凭社保卡可领疫情补贴、春运被取消、春节燃放烟花能给空气消毒……各类疫情谣言让人防不胜防。面对疫情新谣言,你会如何应对?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530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2.2%的受访者遇到过疫情谣言。96.7%的受访者面对各类新发的疫情谣言更加警惕了。当遇到来源不明的疫情消息,71.8%的受访者表示没有官方消息一律先观望。

  72.2%受访者表示遇到过疫情谣言

  山西的张超(化名)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他对记者说,1月25日凌晨他打开某平台首页,看到一条山西新增确诊病例90例的信息,当时就给他吓了一跳,“寻思着这还得了,一下子冒出来这么多”。他觉得这个数字明显有问题,又觉得大平台不至于出现低级错误。

  很快,这个信息被证明是谣言。但该平台只是修改了这条信息,并未作出任何解释,这让他对该平台的公信力产生了怀疑。

  “多喝茶能杀死新冠病毒、注射疫苗会修改基因……小道消息到处都是,传得有鼻子有眼,让人防不胜防。”90后赵嘉(化名)在北京一家国企就职,他感到,现在每天都被真真假假的疫情信息包围着,“谣言涉及春节、饮食、疫苗、核酸检测等方方面面”。

  赵嘉认为,处在发达的 *** 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谣言很容易被迅速传播,“现在不是谣言本身让人焦虑,而是谣言四起的环境让人感到没有头绪。”赵嘉表示,以前他会比较轻易地相信谣言,如今他都会以权威信源通报为准,不再盲目恐慌。

  大学生吴婷婷(化名)也感慨,“有时同一个谣言能够一天更新几个版本。一张聊天截图、一段聊天记录,都能被大家在各个微信群、朋友圈疯狂转发”。

  调查中,72.2%的受访者遇到过疫情谣言,仅11.8%的受访者表示没遇到,15.9%的受访者不确定是不是谣言。交互分析发现,受访00后遇到的比例更高(80.0%),其次是90后(78.0%)。

  96.7%的受访者表示,面对各类新发的疫情谣言更加警惕了。70后警惕性更高(98.0%),其次是90后(97.4%)。

  当遇到来源不明的疫情消息,71.8%的受访者表示没有官方消息一律先观望,63.7%的受访者会先分析判断内容可靠性,20.4%的受访者会向权威机构求证。

  “前阵子听街坊邻居说,县城有人确诊了,之一反应就是特别担心,后来被辟谣是假的,才松了一口气。”60后刘女士对记者说,很多时候并不能分辨消息真假,常让她信疑两难。

  发现有人散布谣言,43.7%受访者会告诉身边人别信

  赵嘉有天晚上刷微信朋友圈,看到有人发了一条大意为“异地不返乡人员扫码能申请补贴4000元”的消息,还配了一张二维码图片,本人还在底下评论“不是病毒,保真”。赵嘉的之一反应就是假的,“当时我就投诉了,过段时间再打开看,已经显示‘包含恶意欺诈内容,被多人投诉,已停止访问’的文字了”。

  80后山东姑娘徐恬怡(化名)说,每看到权威媒体发布辟谣信息,她都会转发给妈妈,让家里人少受困扰。“去年有阵子,喝醋、吃大蒜能消灭新冠病毒的谣言传得沸沸扬扬,我妈就囤了好多醋和大蒜,后来辟谣,我妈说自己白瞎功夫和钱了”。

  发现有人散布谣言,调查中,43.7%的受访者会告诉身边人别信,42.0%的受访者会立即进行纠正,38.0%的受访者会果断举报,34.4%的受访者会转发辟谣信息,30.8%的受访者置之不理,16.3%的受访者坦言直接拉黑。

  75.6%受访者期待严厉打击恶意散布谣言者并予以惩罚公示

  赵嘉表示,比疫情更动摇人心的是谣言,谣言治理刻不容缓。“我在网上搜索‘疫情谣言’关键词,能出来很多条各地惩治造谣者的新闻,看得大快人心”。他说,特殊时期,我们不光要与病毒作斗争,还要稳定军心,坚决打击谣言,执法部门绝不能缺位。“也特别需要媒体的正向积极宣传,及时公布准确消息,维护健康良好的舆论环境”。

  张超认为,作为公共平台,首先要做到自身不造谣,其次要把关平台上疫情信息的真实性,同时也有必要对各类谣言进行及时通报。“去年疫情最严重那几个月,微博上每天下午都会定时给用户发私信,推送谣言汇总,提醒广大用户不要轻易上当。那段时间我基本每天都会去看有没有什么新的辟谣。我认为这是一个公共平台应该做的”。

  “造谣的人有时故弄玄虚,说‘我这消息源绝对可靠,比官方都早’,企图打消人们的疑虑,鼓动人心。” 吴婷婷说,“一些人造谣是出于看热闹不嫌事儿大、蹭热度、博关注的心理,是极不负责任、缺少法律意识的表现,需要加大力度治理,以儆效尤。而作为信息接收者,要注重加强心理素质,客观冷静地看待分析问题,不能偏听偏信,减少造谣者的可乘之机。”

  如何有效遏制谣言?75.6%的受访者建议严厉打击恶意散布谣言者并予以惩罚公示,73.6%的受访者希望权威媒体发挥职责,之一时间核验纠正谣言,52.5%的受访者认为公众要提高自身媒介修养,保持理性、不盲从,52.5%的受访者建议社交媒体以私信、搜索栏等方式公布汇总谣言。

  受访者中,00后占17.6%,90后占38.0%,80后占35.8%,70后占6.7%,60后占1.5%。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黑客技术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123.com/61211.html

“面对疫情新谣言 96.7%受访者都更加警惕了” 的相关文章

Log4j 漏洞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数年时间才能妥善解决

网络安全专家认为 CVE-2021-44228 的普遍性以及容易被利用,这个 Log4j 中的远程代码执行漏洞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数年时间才能得到妥善解决。McAfee Enterprise 和 FireEye 的高级威胁研究主管 Steve Povolny 表示,Log4Shell 的破坏力完全和 S...

西数:黑客利用远程漏洞抹除 My Book 用户数据 正研究潜在恢复方案

在遭到一系列远程攻击之后,西部数据(WD)敦促 My Book 用户立即断开互联网连接。在 6 月 24 日发布的官方公告中,WD 表示 My Book Live 和 My Book Live Duo 网络附加存储(NAS)设备可能通过出厂重置被远程擦除,使用户面临失去所有存储数据的风险。 在公告...

新型恶意软件 Tangle Bot 窃取用户手机信息,安卓用户为主要目标

网络安全公司Proofpoint/Cloudmark最近发现了一种新的威胁,可以通过短信控制受害者的手机。美国和加拿大也发现了这种威胁,根据报告,Android用户是这种恶意软件的主要目标。 这种安全威胁被命名为Tangle Bot,因为它能够接管一些设备的功能,包括联系人列表、电话记录、摄像头和麦...

FBI 注意到 SIM 卡替换攻击类型急剧增加 导致民众损失超过 6800 万美元

在一份公共服务公告中,联邦调查局透露,与SIM卡替换有关的犯罪行为有惊人的增长,在2021年给美国公众造成了价值超过6800万美元的损失。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其在线账户的访问和恢复与电话号码绑定为2FA(二次验证),攻击者通过恶意挂失SIM卡,并将所有数据如电话、恢复短信和OTP转移到他们选择的设...

2021 年物联网设备 CVE 天梯榜

2021年CVE回顾: 时间飞逝,转眼间来到了2022年。新的一年即将开始,让我们来回顾一下2021年的物联网设备CVE情况。 2021年CVSSV3平均值为5.5,2020年CVSSV3平均值为6.1,同比去年下降0.6。 通过平均值的对比,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各大厂商在2021年对物联网安全的重视...

美政府将在 Colonial 遭黑客攻击后发布针对燃料管道公司的网络安全法规

据外媒报道,美国主要燃油、燃气管道运营商Colonial Pipeline此前遭到黑客攻击–这使东海岸的石油供应中断了近两周–这既是灾难性的,也是可以预防的。然而,美国国土安全部(DHS)的一个部门希望通过改变 Colonial公司和管道行业其他公司的网络安全和信息披露规则来纠正这一问题。 正如《华...

评论列表

边侣绣羽
3年前 (2022-07-27)

。赵嘉的第一反应就是假的,“当时我就投诉了,过段时间再打开看,已经显示‘包含恶意欺诈内容,被多人投诉,已停止访问’的文字了”。  80后山东姑娘徐恬怡(化名)说,每看到权威媒体发布辟谣信息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