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李文浩】
最近一段时间,朋友圈热点之一,莫过于魔都上海的“灵魂拷问”。据说现在住在魔都的人,每天都要经受老阿姨的两次灵魂拷问:“你是什么垃圾?”各色段子手也纷纷从实际生活中找到了灵感,譬如奶茶喝了一半是干垃圾还是湿垃圾啦,猫屎和猫砂分开处理啦,狗大便能不能扔进垃圾桶啦……
本文图片由作者收集,下同
段子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略带戏谑的“灵魂拷问”,实则反映出了吃瓜群众们对将在7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和热火朝天的垃圾分类运动的些许困惑和无奈。
也许很多人本以为这只是类似“可回收/不可回收”一样无关紧要的分类,却发现小区里原来的垃圾箱突然不翼而飞,取而代之的是红、蓝、黑、棕四色垃圾桶的“灵魂抉择”,分类错误轻则被鄙夷,重则“个人200,企业五万”。
笔者曾经在小区亲眼目睹,有男性业主因为没有在指定时间内分类投放,又找不到原来的垃圾箱,怒气冲冲拿着垃圾桶上门,要求物业予以解决,最后干脆把垃圾桶留在物业办公室扬长而去。
那么,魔都的“灵魂拷问”,究竟要解决的是什么哲学问题?
如果说“你是什么垃圾”,可以对应著名的“哲学三问”里的“我是谁”,那么笔者想从“我到哪里去”的角度,先来分析一下垃圾处理的出路问题。
众所周知,生活垃圾处理最常见的解决方案是填埋(堆放)和焚烧。填埋方案简单粗暴,而且一开始很有效。不过日子久了嘛,画风就是这样的:
图片来源:《WALL-E》
注意《Wall-E》里的垃圾堆放还是经过了减量化和集中化处理,有点“堆山造景”的意思。而我国绝大多数垃圾堆放是像下图这样的:
图片来源:《垃圾围城》海报
填埋的缺点显而易见:难以实现无害化、资源化,长期堆放占用土地资源、污染水源,生态环境危害难以忽视。而焚烧技术虽然为国外发达国家特别是日本和西欧广泛采用,在我国则由于高温焚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一直众说纷纭。
所以世界各国纷纷喊出口号:“垃圾是放错了的资源,是更具开发潜力的、永不枯竭的‘城市矿藏’”,寻找垃圾处理的资源化、无害化道路。
确实,几十年来,环保领域专家孜孜不倦,致力于研究生活垃圾处理的一揽子资源化解决方案。比如咱们先把油脂萃取一下,洗涤、脱色脱臭合成再生油(不是地沟油!不食用!);再来个高温酵解,把剩饭剩菜啊粪便啊变成天然气和沼气拿出去供给新能源汽车;最后剩的汤汤水水连同各种渣子堆个肥,做成有机肥拿去卖;实在不行就做园艺用土,或者烧成砖砌墙……
看上去很好很靠谱是不是?尤其是似乎前端分类都省了,我打个包一扔就完事了。
然而,生活垃圾处理的资源化问题,难点就在于各种资源化方案对“你是什么垃圾”有着明显的癖好和胃口需求。要想把生活垃圾资源化做成一门生意,那么生意本身应当具备一定的经济效益,这就要求对应的处理方案,从原料、技术、到产品市场,都应当是有普遍经济适用性的,便于规模化推广的。
比如做合成油的,自然希望垃圾原料里油脂含量高一点,更好都是吃剩下的大鱼大肉,倘若进来的都是塑料袋卫生纸,萃了半天啥油水没有,电费倒花了不少,那不是亏得很。
做天然气沼气的,就希望都是纤维素啊木质素啊这种碳含量高的,要是混进来的原料垃圾品种不对,微生物生活环境变了,就不好好干活,产量什么都受影响;弄不好漏了个有毒有害物质比如电池电路板啊洗涤剂啊什么的进来,微生物都被毒死了,菌种也要几百几千美元一株呢(一针筒大小)。
有机肥看起来很有前景难度也低,问题是用生活垃圾做的有机肥成本怎么也大几百块钱一吨,而且有机肥肥效远比化肥低,价格又比化肥贵得多,施有机肥又麻烦,无害化工艺又难,让农民伯伯用有机肥,估计得是高端大气的“有机食品”才用得起……
挑挑拣拣,这咋办?“厂家做个预处理不就完了!”
笔者曾有幸走访我国两家工艺较为完备的垃圾系统处理厂家。一家主要技术路线是做再生油,固体残余物减量化后烧结制砖。该厂为了保证再生油工艺能够顺利进行,在总占地面积两千多平米的厂房中,有近1/3的面积用于前端分拣装置,整个分拣系统高度近10米。即使如此,再生油装置仍经常因为分拣漏进塑料袋、螺丝钉等而卡住停机。
另一家主要技术路线是用绝热发酵技术制备天然气,固体残余物做园艺用土种树。对于发酵原料的保证方式很简单:只收厨余垃圾。而且,两家厂都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支持,譬如砖和园艺用土优先采购,开辟天然气车辆专线等等。
即使是简单粗暴的焚烧发电,也对于进料有着一定的要求,如垃圾中的可燃质含量、低位发热值和含水率等。生活垃圾中的可燃成分占30%以上,低位发热值在3350kJ/kg以上,含水率在50%以下,才能够自燃焚烧。但在此条件下焚烧垃圾,无法满足炉膛内烟气850℃/2S的要求。生活垃圾低位发热值在6280kJ/kg以上,可以稳定燃烧,不但可以满足炉膛内烟气850℃、滞留2秒以上的要求,而且可以满足工质发电的需要,有效利用能源。垃圾前端分类没有做好,热值过低,不仅需要添加煤炭或者柴油等做助燃燃料,而且燃烧不充分将导致产生二恶英等有毒有害物质。
由此可见,前端大包大揽的垃圾收集方案,只是把分类工作转移到了后端处理单位,加重了后端处理单位的各种负担,也影响了后端单位处理工作的经济性和广泛适用性,严重影响着垃圾资源化道路的探索和开展。
上海早在2002年提出的垃圾分类方案中,就明确有“可焚烧/不可焚烧”、“可堆肥/不可堆肥”的划分,就是为了减轻后端的分类压力。
在其他城市的垃圾资源化试水中,如何完成前端垃圾分拣,同样是老大难问题。企业自行安排人力物力进行分拣,看似简单易行,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面临着居民时间难以协调、运力调配不够经济的问题。对于人口规模较小,或是由于当地生活习惯、饮食风俗等导致某类垃圾资源不满足规模化处理要求的地区,仅前端分拣就可能需要相当的 *** 补贴支持。
更重要的是,企业自行分拣,缺乏公信力支撑,居民的配合往往不是很积极,实际施行过程中,还是要依靠 *** 的公信力买单。如前述绝热发酵制备天然气的厂家,就是由 *** 出面安排环卫车辆,统一收集厨余垃圾用于垃圾处理。
那么,老牌发达国家们有没有什么值得借鉴的道路呢?
笔者又有幸,几年前曾在鹰酱的华盛顿特区的郊区生活过一段时间。该地区的垃圾分类规定很简单:每周三干垃圾,周四湿垃圾,居民在自己家里备好分类垃圾桶和对应的垃圾袋(重要!否则不收!),周三把透明的干垃圾袋放在房门口,周四把黑色的湿垃圾袋放在房门口,垃圾车按时上门收取。倘若当天忘了,那就只能在家里多放一个星期了。因此,家家户户厨房里都配备了餐厨垃圾处理器,处理完自动装进黑色垃圾袋。
这如果是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位仁兄来美国,就没有物业 *** 姐可以给你耍威风喽。
但是感觉鹰酱贵为灯塔,这个分类方式还是不够智能自动啊,有没有那种不用袋子装,在家里顺手一扔就可以“嗖”地一下自动化处理的方式呢?
还真有。
笔者又双叒叕有幸……去参观过瑞典智慧城市标杆哈马碧(Hammarby)生态城。该城使用了一种被称为真空压缩垃圾清运的技术,在约2公里见方的网格区间建设中继站,管路通进各个公寓房间里,垃圾可以通过中继站的压缩动力“嗖”地一下子送到中继站压成Wall-E里一样的方块。
很高级吧?前提是同样只能放餐厨垃圾,不许扔电池啊什么的,而且……贵……而且你必须建小区的时候就把这个系统建好,那魔都作为一座已经有两千多万人的超级大都市,已经建的这么多小区咋办啊?
所以说,魔都从2000年提出垃圾分类概念,到2019年《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确定的四类垃圾分类“灵魂拷问”,在笔者看来,是 *** 采取的一种快刀斩乱麻,苦了我一个幸福千万家的措施。
垃圾分类运动,还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分类服务市场,比如上图所示的“代扔垃圾”服务。有人的地方就有需求,需求不一样就会有交易。曾经同样在街头巷里起步的外卖市场,不仅一度被资本竞逐,更诞生了上市公司。垃圾分类服务有没有搞头,笔者充满期待。
更何况垃圾分类已经带动了相关产品如厨房垃圾处理器和相关产业的热度升温。你看垃圾分类政策一出,有关概念股纷纷大涨,说明市场和笔者的判断还是吻合的。
当然,需要看到,目前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仍有商榷提升之处。比如同样是骨头,鸡骨头能进湿垃圾,猪骨头比较硬,难以破碎,会对处理湿垃圾的粉碎刀片造成损害,就只能做干垃圾;珍珠奶茶“一倒二扔”,喝不完不能扔。热火朝天的分类运动,占用了老百姓们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尽管上海市作为首个推行垃圾分类的城市,其成功经验必然是要向全国推广的,未来可能在《条例》基础上形成一系列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其所消耗的社会资源实际上包括了探索统一标准的成本。但诸如鸡骨猪骨、珍珠奶茶此类在实际执行中并不那么容易操作的有关规定,笔者建议,还是可以在实践中加以改进调整,使得既达到分类目的,又便于民众掌握和执行。
从“不要随地吐痰”和“垃圾不能随手扔”到“你是什么垃圾”,是一次巨大的跨越式的进步,有望解决长久以来困扰垃圾后端资源化、无害化工作的“老大难”问题。垃圾的处理广泛涉及到了自然资源、公共资源的调配问题,单纯依靠市场力量很难获得满意的答案。既然如此,那么 *** 果断发挥“看得见的手”作用,大胆探索,通过行政力量解决前端问题,很可能走出一条垃圾处理资源化、无害化的新路。毕竟,垃圾围城的那一日,是大家都不希望看到的。
图片来源:《Wall-E》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Facebook母公司Meta被欧盟罚款1700万欧元(约合1900万美元),原因是它未能阻止Facebook平台在2018年发生的一系列数据泄露事件,违反了欧盟的隐私规则。 Meta在欧盟的主要隐私监管机构爱尔兰数据保护委员会表示,他们发现Facebook“未能采取适当的技术和组织措施”。 20...
美国Broward Health公共卫生系统近日披露了一起大规模数据泄露事件,影响到1357879人。Broward Health是一个位于佛罗里达州的医疗系统,有三十多个地点提供广泛的医疗服务,每年接收超过60000名入院病人。 该医疗系统在2021年10月15日披露了一起网络攻击事件,当时一名...
Hackernews 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 QNAP网络连接存储(NAS)设备的用户报告了eCh0raix勒索软件(也称为QNAPCrypt)对其系统的攻击。 这一特定恶意软件背后的攻击者在圣诞节前一周左右加强了攻击力度,用管理员权限控制设备。 圣诞节前攻击次数增加 BleepingCompute...
长久以来,安装付费(PPI)恶意软件服务已经成为网络犯罪生态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恶意软件运营者提供支付、恶意有效载荷和目标信息,负责运行服务的人把分发和传播部分外包出去。可访问性和合适的成本使得恶意软件运营商可以利用这些服务作为一种武器,用于快速、批量和地理定位的恶意软件感染。 通过了解这些服务是...
Ragnar Locker背后的黑客成功地从台湾威刚公司窃取了超过1.5TB的数据,并在网上公布了其中超过700GB的数据。安全事务部表示,这些数据是以13个受密码保护的档案形式上传的。 这个网络犯罪团伙说,这1.5TB的被盗数据包含敏感信息,如保密协议、财务文件、合同和其他文件。该芯片制造商...
据外媒报道,美国司法部(DOJ)在一份新闻发布会上称,一名拉脱维亚妇女因涉嫌开发Trickbot恶意软件而受到指控,该恶意软件使数百万台电脑受到感染,目标是学校、医院、公共设施和政府部门。DOJ称,Alla Witte是一个名为Trickbot集团的犯罪组织的一部分,该组织在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