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少年丧母,中年丧女:一生命途多舛的她,却在诗歌中活出坚韧
9月10日是我国第36个教师节,央视新闻公开课带大家走进了南开校园,听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叶嘉莹先生给同学们上的开学之一课。
今年96岁的叶嘉莹先生一生都致力于中华古典诗词的传承,她被称为中国 最后一位“穿裙子的士”,“诗词的女儿”。也有人说她是工作狂,是苦行僧、传道士,总是讲诗词,但叶先生自己说,她自得其乐。
叶嘉莹先生说她有一个心愿,她最希望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要把中国传统的吟诵留给后人。她说,原来我们的诗词是吟诵的,吟诵惯了,字从音出,字从韵出,诗自己就会跑出来,这个就是做诗。但现在吟唱的习惯好像断绝了,叶先生说,“我就教大家吟诗,要把它传下去。”
在央视新闻公开课上,主持人白岩松向叶嘉莹先生请教“弱德之美”缘起何处。叶先生便带大家欣赏了她心目中清朝更好的一首词,朱彝尊的《桂殿秋》,以此讲述了“弱德之美”背后的人生哲学。
思往事,渡江干,
青蛾低映越山看。
共眠一舸听秋雨,
小簟轻衾各自寒。
叶嘉莹说,对于自己感情的节制,一种约束,一种品德,一种忍耐承受,就是弱德的美。
2018年,叶嘉莹在94岁寿诞之前宣布将全部财产捐赠予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设立“迦陵基金”,支持中国传统文化研究。3568万元的慷慨背后,是她对中国古典文化近一个世纪的痴心持守。
年少丧母、去国离乡、大女儿及女婿双双车祸身亡……一生命途多舛,却没有妨碍她活成一首清丽脱俗的诗。
△叶嘉莹年轻时照片
- 1 -
17岁时明白人生无常
1924年,叶嘉莹出生在北京一个书香世家,是满族人,与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同宗。后因清 *** 灭亡,很多满人都改为汉姓,所以先生家也就摘取祖籍之地名“叶赫”的首字,改姓为“叶”了。
年轻的父母从未想过、也想不到这个女儿将来会有怎样的人生。
他们只是言传身教,父母、伯父母、姨妈都是更好的老师,像旧时的闺阁女子一样,10岁以前的叶嘉莹从未出去上过学。
在北京察院胡同的大四合院里,那个留着齐耳剪发、穿着月白色旗袍的女孩,无忧无虑承欢膝下,跟着长辈们读诗词、学平仄、诵《论语》,对着满园春花秋月,为赋新词强说愁。
▲叶嘉莹与弟弟们的童年合影
却不知那些长长短短的句子,在她漫长曲折的人生里扮演着怎样重要的角色。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这一年,山河动荡,因抗战爆发,在航空公司任职的父亲仓促南迁,从此断了音讯。母亲带着两个弟弟在沦陷区生活。
忽一日,母亲腹下感到剧痛,去医院一查,方知是肿瘤。好不容易到天津租界找外国大夫开了刀,却又得了败血症。因放心不下孩子,做母亲的坚决要回北平医治,最后竟死在了回京的火车上。
生命的无常感,之一次将其俘获。
但命运对她的折磨,才刚刚开始。
- 2 -
读诗,可以疗救人生
母亲去世后,联系不到父亲,叶嘉莹带着弟弟在沦陷区艰难度日,靠吃酸臭的混合面果腹。幸好在辅仁大学,她遇到了点亮她灵魂的人,顾随先生。
遇到顾随后,叶嘉莹才真正懂得了诗词蕴藏的力量。叶嘉莹发现,千百年前的哀怨哲思,依然能够激荡人的心灵,便问顾先生:“这是为何?”
顾先生说:“世上都是无常,都是灭,而诗是不灭,能与天地造化争一日之短长。万物皆有坏,而诗是不坏的。”
这话一出口,便如同一束光亮穿凿在黑暗中,击中了刚刚经历丧母之痛的叶嘉莹。
原来读诗,是可以疗救人生的!
那些日子,师徒二人以诗唱和,大大启发了叶嘉莹。一毕业,叶嘉莹就选择了教书讲诗,先后在北平三所学校任教。忽一日,顾随先生写信给她,希望她成为南岳之马祖,而不是孔门之曾参。
此言何意?曾参只会复述孔子的话,马祖却能自立门派。
一句话,希望叶嘉莹将来有一天,能够将诗词之美发扬光大,望其建树远在自己之上。
收到这封信,叶嘉莹自然兴奋不已。
对当时的她而言,讲诗是之一位的。别的都不在计划之内。甚至连恋爱,她都觉得是浪费时间。哪料到,偏偏在这时,丈夫赵东荪闯入了她的生命。
紧接着,所有的痛苦都来了。
1948年结婚之后,她随丈夫迁居导航,遭遇了白色恐怖,丈夫被捕入狱。
半年后,她和女儿也被囚禁起来。等到释放时,她的住所被抄了,也失去了中学教师的工作。
遭受牢狱之灾后,丈夫变得性情暴戾,工作也难以尽如人意,迫使叶嘉莹不得不一人承担起整个家庭的重担,却丝毫感受不到家的温暖。
更令人寒心的是第二个女儿出生时,丈夫瞥了一眼就冷漠地走了。
叶嘉莹颠沛一生,至亲的人一个个离她而去,她却极尽忍耐,以平静示人,只在梦中舔舐伤口。
直到读了王安石晚年超越恩仇、悲悯人间的一首禅诗《拟寒山拾得》:
风吹瓦堕屋,正打破我头。
瓦亦自破碎,岂但我血流。
我终不嗔渠,此瓦不自由。
众生造众恶,亦有一机抽。
这首诗如当头棒喝,把她从悲苦中提振起来。
每当拿起诗词时,她就有了与世界和解的力量。
众生也如屋顶的瓦片一样,有他的不得已、不自由,许多伤害,都是无心之过。
从此叶嘉莹抛却了情感的烦扰,对给自己带来苦难和伤害的丈夫选择了理解与原谅。
叶嘉莹一生坎坷,很多经历都不是她自己的选择,唯独诗词是她心之所向,是她从始至终都坚守的心灵依傍。
一个小男孩曾问叶嘉莹:什么是诗?
叶先生反问:你的心会走路么?
小男孩疑惑地摇了摇头。
叶先生笑了笑,问男孩的故乡在哪里、是否想念那里的亲人?
男孩回答得干脆:远在河南开封,常想爷爷奶奶。
先生点头说:对了,想念就是心在走路,而用美好的语言将这种想念表达出来,就是诗。
几度苦难,几度风雨,都没有吹散这颗洁净的诗心,不仅撑持着她饱经磨难的身心,还点亮了无数求知的眼神。
1945年,21岁的叶嘉莹因为出色的才华,被聘为初中的国文教师,从此开始了长达70多年的教学生涯。
▲年轻的叶嘉莹为孩子们上课
她一生获得了学者、教师、诗人等众多名号,但她说自己首先是教师,其他的都排在这后面。
因为课讲得好,很多学校还有电视台都邀请她讲课、写稿。
后来,她从中小学课堂,讲到了导航大学,讲到了哈佛,讲到了温哥华。
凭借深厚的诗词底蕴,叶嘉莹一到美国,就震惊了整个学界。拿中文都难以表述清楚的诗词之美,她却让外国人听得如痴如醉。不久后,哈佛就请她去讲学。后来为了留她在国外做诗词研究,哥伦比亚大学直接向她发聘书,并将她家人也接到了国外。
叶嘉莹一面学习英语,一面照顾家人的生活起居。白天讲课,夜里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还得面对咄咄逼人的丈夫。在现实的痛苦面前,叶嘉莹选择坦然面对。要解决精神世界的动荡怎么办?去诗里!
那些日子,为了研究王国维,她在哈佛图书馆一坐就坐到大天亮。管理员问她:“天天在书堆里,你闷不闷?”叶嘉莹笑着说:“怎么会闷呢?”
旁人感受不到她心灵的轻快,感受不到她和古人神交时,获得的那份自在悠然。
不久后,丈夫离世。她精神上的石头随之瓦解。女儿毕业、结婚,她肩上的重担也可以放下了。当时她想:“我一辈子辛勤劳苦,到晚年,我的两个女儿都出嫁了,我想我将来可以乐享余年。”
谁能想到,就在1976年,结婚不足3年的女儿与女婿突然发生车祸,双双殒命。
历尽半生悲苦的叶嘉莹听闻噩耗,欲哭无泪。时代动荡、年少丧母、被丈夫 *** 、被贫穷压迫,这些她都一一挺了过来。为什么老天还不肯放过自己?
她提笔写下了《哭女诗》:
平生几度有颜开,
风雨一世逼人来。
迟暮天公仍罚我,
不令欢笑但余哀。
此后,叶先生先后写了十首《哭女诗》。
叶先生又是从诗词中汲取力量,从失去爱女的悲伤中走了出来。
“我们学习古典诗词,更大的好处就是让我们的心灵不死!”
就在所有人以为她将被击垮时,一天早晨,叶嘉莹突然决定外出散步。她手上还带着一封信,那是寄给大洋彼岸的中国大陆的。
大女儿的意外离世,使得叶先生意识到,“把一切建立在小家、小我之上不是我终极的追求、理想。”
她要让自己从“小我”的家中走出来,要回国教书,要把“余热都交给国家,交付给诗词”,要把“古代诗人的心魂、理想传达给下一代”。
- 3 -
她站在那里,就是一个发光体
1978年,叶嘉莹投出了回国教书的申请信。那是一封寄给大陆教育机构的申请信。寄信之前她曾和家人回国,在火车上偶见一些青年在读《唐诗三百首》。叶嘉莹惊喜不已,她笃信诗词的力量正在于此。她与这个国家都刚刚经历一场伤筋动骨的劫难,“可是诗词可以使人心不死”。
一年后,她收到了中国教育部批准她回国教书的信。
▲ 1979年初叶嘉莹抵达天津,与南开大学诸教师合影
在飞机快要到达北京时,远远看见一排灯火,
叶嘉莹想:那是不是长安街呢?因为我老家的后门就在西长安街。
回到自己心爱的讲堂,叶嘉莹很兴奋。
初到南开讲课时,台阶上、窗户上都坐满了学生,她得从教室门口曲曲折折地绕,才能走上讲台。
《人物》杂志曾在文章中这样描写叶先生回国授课时的场景:
“1979年叶嘉莹回国授课时,徐晓莉是一名旁听生。当时她是天津师范大学的学生,特意跑到南开大学旁听。她回忆说‘那个时候大家穿着清一色的(衣服),男生和女生都分不出来,可是叶先生在讲台上那儿一站,从声音到她的这个手势、这个体态,让我们耳目一新。没有见过,真是美啊。”
叶嘉莹白天讲诗,晚上讲词,学生听到不肯下课,直到熄灯号响起。
她写了“白昼谈诗夜讲词,诸生与我共成痴”的句子,形容当时的场面。
即使到了90多岁高龄,腰腿有疾,她依然站着讲课。
她说,这不仅是对诗词的尊重,更是对学生的尊重。
白发微卷,行动不便,她神采飞扬的活力依然令人着迷。
她的学生席慕蓉在评价老师时说:“老师站在那里,就是一个发光体。”
▲ 席慕容与叶嘉莹
- 4 -
她的内心,被诗词填满
2018年6月,叶嘉莹决定将自己的全部财产捐赠给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用于设立“迦陵基金”,继续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
她说:“我之喜爱古典诗词,本不是出于要追求学问知识的用心,而是出于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一种感发的生命对我的感动和召唤。”
她将诗词视为一生的信仰,把传播中国文化作为己任,捐出了尘世中的一切,只给自己留下一颗莲心。
两次捐赠三千余万,但是叶嘉莹的生活却极度节俭,2018年,央视的一部纪录片曾讲述了叶先生的晚年生活。
叶先生现在独自生活,十年前不小心滑倒后,才请了一位保姆,但也只负责白天做做饭和清洁。
她的境遇,令很多网友心疼,认为叶先生晚年孤苦。
但也有人反驳道:腹有诗书、精神充足,她永远不会孤独。
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她对于生活的选择令人匪夷所思。但是她说,自己有诗词为伴,并不需要人陪。
腹有诗书,精神充足的她,早已不在意现实的物质。
她的内心,被诗词填满,自有一个富足的世界。
来源:央视新闻、光明日报微信公众号、新民周刊微信公众号、十点读书、麦家陪你读书、新华社、中国青年报
主 编 | 龚孟关
责 编 | 张力斌
声 明
文摘报微信公众号所使用的文章、图片及音乐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均不作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欢迎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也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我们将按国家相关规定支付稿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Atlassian解决了其Jira Seraph软件中的一个严重漏洞,该漏洞编号为CVE-2022-0540(CVSS 评分 9.9),未经身份验证的攻击者可以利用该漏洞绕过身份验证。威胁参与者可以通过向易受攻击的软件发送特制的HTTP 请求来触发漏洞。 该漏洞会对Jira软件多版本产生影响,比如...
现在,不少新报告指出了跟俄罗斯对乌克兰采取的军事行动直接或间接有关的黑客行动。许多专家预测,俄罗斯将在乌克兰发动重大网络攻击,如关闭该国的电网。虽然大规模的行动还没有实现,但关于小规模攻击的报告已经开始出现。 当地时间周一,Google表示,它发现了针对乌克兰官员和波兰军队的广泛的网...
在被黑客组织 Lapsus$ 入侵三个月后,身份验证平台 Okta 终于在周二的一篇博客文章中,分享了正式版的内部调查报告。公司首席安全官 David Bradbury 指出:在攻击发生后不久,他们就已经就获知了相关细节。不过随着分析的深入,他们进一步收缩了早期评估的潜在影响范围。 Bradbur...
网络安全公司F-Secure正在对其企业安全业务进行品牌重塑,新名称为WithSecure,并设计了时髦的新标志。WithSecure以前被称为F-Secure Business,它将专注于企业安全产品和解决方案,而消费者安全产品和服务仍以现有的F-Secure名称提供。 据路透社报道,被全球数千家...
NSO集团用于入侵iPhone的间谍软件Pegasus陷入了另一桩间谍丑闻,该监视工具被用来对付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民间社会和政治人物的设备。继2020年2020年的一份报告称加泰罗尼亚高级政治家Roger Torrent和支持独立的人通过WhatsApp成为“政府级间谍软件”的目标后,Citiz...
根据医疗网络安全公司Cynerio的一份新报告,医院中使用的互联网连接设备有一半以上存在漏洞,可能会危及病人安全、机密数据或设备的可用性。 该报告分析了全球300多家医院和医疗机构的1000多万台设备的数据,该公司通过连接到设备上的连接器收集这些数据,作为其安全平台的一部分。 医院里最常见的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