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民孔先生最近很郁闷,前几天中午他陪岳父喝了二两小酒,下午睡足精神以为酒醒了,晚上8点开车出门刚巧被交警拦下查酒驾,酒精测试仪竟显示他酒精含量为24mg/dL,属于饮酒驾驶机动车。
孔先生百口莫辩、一脸茫然:“明明都过了七八个小时,怎么还算酒驾呢?”
但在酒精测试仪的证明下,只能含泪默默接受民警的处罚:依法扣留驾驶证、驾驶证记满12分、罚款1000元。
“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这是一句常常被人提起的台词。的确,酒驾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和危害。
自2011年5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正式实施,醉酒驾驶作为危险驾驶罪被追究驾驶人刑事责任。
话虽如此,对于一些喜欢喝酒的人来说吃饭不可无酒,车也不可不开。那么喝完酒后多久开车才能真正避免酒驾处罚呢?今天我们用药物代谢动力学的方式来探讨一下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情况。
药物代谢动力学,主要是定量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过程(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并运用数学原理和 *** 阐述药物在机体内的动态规律。
如果把酒精比作吃进体内的“药物”,什么时候代谢完、血液酒精浓度多久才低于酒驾标准就是我们要重点研究的内容。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发布的《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规定指出:
酒驾: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dL,小于80mg/dL。
醉驾: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dL。
也就是说当人体血液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dL时,在交警要求做酒精吹气检测则会报警提示酒驾。
在《酒在人体内的代谢动力学研究》(作者:赖江华、胡炳蔚)一文中有这样的试验:将16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平均年龄24.5岁,平均体重59.7kg)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按酒精含量0.65g/kg、0.8g/kg体重剂量给予酒精饮料,模拟餐桌饮酒习惯,半小时喝完。
★这里酒精含量换算为一般饮酒量是53度的白酒90-110mL(二两)或者2-3罐500mL啤酒。
结果显示,两组人员的酒精代谢曲线基本一致。在开始喝酒后的1-1.5小时,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峰值85mg/dL左右,已经超过醉酒标准。随后逐渐消除。大概在7.5小时,血液中酒精含量降低至20mg/dL左右。
也就是说,酒后2小时内开车很大概率属于醉驾,而酒后2-8小时内开车很大概率属于酒驾。
由于试验对于受试者严格控制了各项条件(年龄、体重、饮酒量、健康状况等),同时个体之间代谢酒精的能力也有所差别,以上结论仅供参考,不具有代表性。
药师提醒:建议饮酒后间隔12小时以后再开车。同时在开车前判断自身情况:有无宿醉感(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精神恍惚),是否疲劳(睡眠不足、手脚乏力、反应迟钝)。抛开酒驾,这些也都是影响和危害驾驶的重要指征。
常常有人把“喝酒有益论”挂在嘴边。根据研究,有益于健康的安全性饮酒量每日50 mL以内,有害量每日100~150 mL,危险量每日150mL以上。而且,长期嗜酒人员更容易引起动脉硬化、高血压、肝硬化、脑中风等疾病。与酒的毒害性相比,酒的这点益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最后提醒:情谊诚可贵,生命价更高。饭桌上的称兄道弟、肆意豪饮虽然痛快,但是生命只有一次,更应值得被珍惜。酒后的一句互相规劝:“今晚你先不开车”“帮你找个代驾”,酒后的关心和理解才是真的“兄弟情谊”。
近日,两位安全研究人员成功入侵了亿万富翁兼电影制片人 Jeffrey Katzenberg 的 Mac 计算机,意味着 macOS 设备并不能自动抵御网络威胁。虽然没有提到特定的 macOS 设备型号,深谙社会工程的 SocialProof Security 首席执行官 Rachel Tobac 还...
3 月 24 日,欧盟管理机构宣布《数字市场法案》(Digital Markets Act,简称DMA)已达成共识,将会对欧洲的大型科技公司进行全面的监管。作为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雄心勃勃的法律,该法案中最引人注目的措施将要求每个大型科技公司(在欧盟拥有超过 750 亿欧元的市值或超过 4500 万人...
丰田汽车旗下零部件制造商日本电装于13日宣布,其德国当地法人受到了网络攻击。该公司确认其网络感染了勒索软件。被认定发动了此次攻击的黑客集团已经发布了勒索声明。公司称虽然目前并没有立刻对公司经营造成影响,但是“关于受害的详细情况正在调查中”。公司已向德国当地政府提交了受害报告。 据信息安全公司三井物...
当地时间5月6日,宜家(IKEA)加拿大公司表示已经将该公司大约9.5万名客户的个人信息数据泄露事件通报给加拿大的隐私监管机构。宜家(IKEA)加拿大公司在致受影响客户的一封信中表示,可能已被泄露的数据包括客户姓名、电子邮件地址、电话号码和邮政编码。 宜家加拿大公司已通知加拿大隐私专员,因为有95...
有争议的面部识别公司Clearview AI通过从互联网上搜罗自拍照片,积累了一个约100亿张图片的数据库,以便向执法部门出售身份匹配服务,今天,该公司再次被勒令删除人们的数据。法国的隐私监督机构CNIL今天说,这是因为Clearview违反了欧洲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 在一份关于违...
随着勒索软件和世界各地其他网络攻击的增加,系统运营商更加担心复杂的 “虚假数据注入 “攻击,即黑客向其提供虚假的数据,欺骗电脑系统和人员,使其认为操作正常。然后,攻击者扰乱了工厂关键机器的功能,导致其运行不良或故障。当安全人员意识到他们被欺骗时,为时已晚,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 普渡大学的Hany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