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1月5日消息,为了进一步规范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营造清朗 *** 空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 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 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法律规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对2016年8月1日正式施行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下称《规定》)进行了修订,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2年1月20日。
《规定》明确,应用程序提供者应当规范经营管理行为,不得通过虚假宣传、捆绑下载等行为,或者利用违法和不良信息诱导用户下载,不得通过机器或人工方式刷榜、刷量、控评,营造虚假流量。
今年7月,广州警方打掉一个特大APP刷量作案团伙,图自中国新闻网
《规定》还指出,开展应用程序数据处理活动,应当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建立健全全流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采取保障数据安全技术措施和其他安全措施,加强风险监测,不得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利益,不得损害个人、组织的合法权益。
此外,《规定》明确,应用程序提供者应当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关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履行未成年人 *** 保护各项义务,严格落实未成年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和登录要求,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用户提供诱导其沉迷的相关产品和服务。
以下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全文:
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征求意见稿)
之一章 总则
之一条 为了规范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 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 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法律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通过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以下简称应用程序)提供信息服务,从事互联网应用商店等应用程序分发服务,应当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应用程序信息服务是指通过应用程序向用户提供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信息 *** 、复制、发布、传播等服务的活动,包含即时通讯、新闻资讯、知识问答、论坛社区、 *** 直播、电子商务、 *** 音视频、生活服务等信息服务类型。
本规定所称从事互联网应用商店等应用程序分发服务是指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应用程序发布、下载、动态加载等服务的活动,包含应用商店、快应用、互联网小程序、浏览器插件等平台分发服务类型。
第三条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全国应用程序信息内容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应用程序信息内容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
第四条 应用程序提供者和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应当遵守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遵循公序良俗,履行社会责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积极健康的 *** 文化,维护清朗 *** 空间,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应用程序提供者和应用程序分发平台不得利用应用程序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扰乱社会秩序、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等法律法规禁止的活动。
第五条 应用程序提供者和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应当履行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信息内容安全管理、信息内容生态治理、 *** 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未成年人保护等管理制度,确保信息内容安全,营造良好 *** 生态,强化用户权益保护。
第二章 应用程序提供者
第六条 应用程序为用户提供信息发布、即时通讯等服务的,应当对申请注册的用户进行基于移动 *** 号码、身份证件号码或者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方式的真实身份信息认证。用户不提供真实身份信息,或者冒用组织机构、他人身份信息进行虚假注册的,不得为其提供相关服务。
第七条 应用程序提供者通过应用程序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应当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禁止未经许可或者超越许可范围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活动。
提供其他互联网信息服务,依法须经有关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或者取得相关许可的,经有关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或者取得相关许可后方可提供服务。
第八条 应用程序提供者应当制定并公开管理规则和平台公约,与注册用户签订服务协议,明确双方相关权利义务,要求注册用户遵守本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
第九条 应用程序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信息内容审核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用户注册、账号管理、信息审核、日常巡查、应急处置等管理措施,配备与服务规模相适应的专业人员和技术能力。
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及服务协议的注册用户,应用程序提供者应当依法依约采取警示、限制功能、关闭账号等处置措施,保存记录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第十条 应用程序提供者应当规范经营管理行为,不得通过虚假宣传、捆绑下载等行为,或者利用违法和不良信息诱导用户下载,不得通过机器或人工方式刷榜、刷量、控评,营造虚假流量。
第十一条 应用程序应当符合 *** 安全相关国家标准的强制性要求。应用程序提供者发现其应用程序存在安全缺陷、漏洞等风险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按照规定及时告知用户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第十二条 开展应用程序数据处理活动,应当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建立健全全流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采取保障数据安全技术措施和其他安全措施,加强风险监测,不得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利益,不得损害个人、组织的合法权益。
第十三条 从事应用程序个人信息处理活动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原则,具有明确、合理的目的并公开处理规则,遵守必要个人信息范围的有关规定,规范个人信息处理活动,采取必要措施保障个人信息安全,不得以任何理由强制要求用户同意非必要的个人信息处理行为,不得因用户不同意提供非必要个人信息,而拒绝用户使用其基本功能服务。
第十四条 应用程序提供者应当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关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履行未成年人 *** 保护各项义务,严格落实未成年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和登录要求,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用户提供诱导其沉迷的相关产品和服务。
第十五条 应用程序提供者上线具有舆论属性或者社会动员能力的新技术、新应用、新功能,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评估。
第三章 应用程序分发平台
第十六条 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应当在业务上线运营三十日内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备案。办理备案时,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平台运营主体基本情况;
(二)平台名称、域名、接入服务、服务资质、上架应用程序类别等信息;
(三)平台取得的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或者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等材料;
(四)本规定第五条要求建立健全的相关制度文件;
(五)平台管理规则、公约、服务协议等。
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对备案材料的真实性、完备性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应当予以备案。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向社会公布已经履行备案手续的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名单。
第十七条 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应当建立分类管理制度,对上架的应用程序实施分类管理,并将应用程序向应用程序分发平台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备案。
第十八条 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应当采取复合验证等措施,对申请上架的应用程序提供者进行基于移动 *** 号码、身份证件号码或者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真实身份信息认证。根据应用程序提供者的不同主体性质,公示提供者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信息。
第十九条 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应当对申请上架和更新的应用程序名称、图标、简介、信息服务、个人信息收集使用行为等进行审核,发现与注册主体真实身份信息不相符的,特别是违规使用党和国家形象标识或者假冒国家机关名义的,不得为其提供服务;发现含有违法违规和不良信息的,存在数据安全风险隐患、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的,或者损害个人、组织合法权益的,应当停止提供服务。
应用程序提供的信息服务属于本规定第七条规定范围的,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应当对相关许可等情况进行核验;属于本规定第十五条规定范围的,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应当对安全评估情况进行核验。未通过核验的,应当停止提供服务。
第二十条 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应当建立应用程序监测评估机制,提升技术能力和管理效能,坚决打击 *** 黑灰产,防范下载量、评价指标等数据造假行为,不得以虚构下载量、编造评价等方式进行虚假宣传。
第二十一条 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应当与应用程序提供者签订服务协议,明确双方相关权利义务,并依法依约履行管理责任。
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应当建立健全管理和技术措施,及时发现防范应用程序违法违规行为。
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及服务协议的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应当依法依约采取警示、暂停服务、下架等处置措施,保存记录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 应用程序提供者和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应当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设置醒目、便捷的投诉举报入口,公布投诉举报方式,健全受理、处置、反馈等机制,及时处理公众投诉举报。
第二十三条 鼓励互联网行业组织建立健全行业自律机制,制定完善行业规范和自律公约,指导会员单位建立健全服务规范,依法依规提供信息服务,维护市场公平,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第二十四条 网信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监督指导应用程序提供者和应用程序分发平台依法依规从事信息服务活动。
应用程序提供者和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应当对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予以配合,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协助。
第二十五条 应用程序提供者和应用程序分发平台违反本规定的,由网信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在职责范围内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所称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是指运行在移动智能终端上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应用软件。
本规定所称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提供者,是指提供信息服务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所有者或者运营者。
本规定所称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分发平台,是指提供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发布、下载、动态加载等分发服务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
第二十七条 本规定自2022年 月 日起施行。
Hackernews 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 Adafruit 披露了一个数据泄露事件,这个事件是由于一个可公开查看的 GitHub 存储库引起的。 该公司怀疑这可能允许攻击者对2019年或之前对某些用户的信息进行“未经授权的访问”。 Adafruit 总部位于纽约市,自2005年以来一直是开源硬...
近期,网络安全公司Binarly研究人员发现16个影响惠普企业设备的统一可扩展固件接口高危漏洞。攻击者可以利用这些漏洞植入固件,使其能够在操作系统更新后继续存在并绕过 UEFI安全启动、Intel Boot Guard和基于虚拟化的安全性。受影响的设备包括多个惠普企业设备,如笔记本电脑、...
对微软Exchange服务器造成严重破坏的臭名昭著的Hafnium黑客组织回来了。但这一次,微软清楚地知道这个国家支持的威胁行为者团体的活动意图,该组织正在利用”Tarrask”恶意软件来瞄准并不断削弱Windows操作系统的防御能力。 微软检测和响应小组(DART)在一篇博文中解释说,Hafni...
根据区块链数据公司Chainalysis的一份报告,在2021年底,网络犯罪分子拥有超过110亿美元与非法活动有关的加密货币,比2020年底的30亿美元有了飞速的增长。最有利可图的犯罪行为是盗窃。据该公司称,犯罪分子、加密货币钱包中93%的资金是由价值98亿美元的被盗币构成。 为了找到这些数字,Ch...
本周三,包括美国能源部(DOE)、网络安全和基础设施安全局(CISA)和联邦调查局(FBI)在内的多个机构,向关键基础设施运营商发出了严重的潜在攻击警报。近年来,某些持续威胁(APT)参与者创建了许多定制工具,并在针对工业控制系统(ICS)、监控和数据采集设备(SCADA)等关键基础设施的攻击事件中...
眼下,勒索软件已经成为互联网上的一种趋势,它的目标包括企业、政府机构、医院和学校。这是一个几十年前就存在的问题,但在过去几年中变得非常普遍。最初,黑客以个人为目标,要求提供几百美元的比特币,但现在他们追求更大的目标,他们可以勒索更大的金额,并且被勒索放在没有电脑和服务器的情况下无法继续正常使用 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