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腾讯御见威胁情报中心来稿!
原文:https://s.tencent.com/research/report/823.html
近日,腾讯安全御见威胁情报中心监测发现,“永恒之蓝下载器”木马再次更新,新增了BlueKeep漏洞CVE-2019-0708检测利用功能,影响Windows 7、XP、Server 2003、2008等多个系统版本。鉴于该漏洞危害影响极大,可形成类似WannaCry蠕虫式漏洞传播,腾讯安全建议企业用户及时安装相关补丁,并启用安全软件防御攻击,避免进一步造成重大安全事故。
据腾讯安全技术专家介绍,更新后的永恒之蓝下载器木马保留了MS17-010永恒之蓝漏洞攻击、 *** B爆破攻击、sql爆破攻击等功能,并在攻击成功的目标机器上植入旧的攻击模块ipc.jsp,同时安装计划任务执行多个Powershell后门,下载执行新的攻击模块if.bin,为后续随时发动攻击做足准备。
(图:永恒之蓝下载器木马变种攻击流程图)
值得一提的是,CVE-2019-0708为RDP远程代码执行漏洞,该漏洞无需身份认证和用户交互,检测利用功能目前仅是上报漏洞信息并不会采取进一步攻击措施。截止目前,永恒之蓝相关漏洞未修复的比例接近30%,而BlueKeep漏洞未修复的比例接近20%,惊人的数据背后给用户 *** 安全带来巨大安全隐患。
自诞生以来,频繁更新的永恒之蓝下载器木马令广大用户提心吊胆。在去年2018年底,永恒之蓝下载器木马首次通过“驱动人生”系列软件升级通道突然爆发传播,利用“永恒之蓝”高危漏洞在企业内网呈蠕虫式传播,并通过云控下发恶意代码,仅2个小时受攻击用户便高达10万。所幸该攻击刚开始便被腾讯安全御见威胁情报中心率先拦截查杀,影响并未进一步扩大。此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永恒之蓝下载器木马先后更新Powershell后门安装、 *** B爆破攻击、MsSQL爆破攻击,同时使用黑客工具mimiktaz、psexec进行辅助攻击等20多个版本。不同以往,此次永恒之蓝下载器木马新增了BlueKeep漏洞检测代码,不排除攻击者随时启动BlueKeep漏洞进行攻击的可能。
(图:永恒之蓝下载器木马历史变种版本回顾)
针对该木马病毒对企业 *** 安全带来的潜在威胁,腾讯安全反病毒实验室负责人马劲松提醒广大企业用户,建议参考微软官方公告完成补丁安装,可暂时关闭135、139、445等不必要的服务器端口;使用腾讯御点终端安全管理系统的漏洞修复功能,及时修复系统高危漏洞;服务器使用高强度密码,切勿使用弱口令,防止黑客暴力破解;推荐部署腾讯御界高级威胁检测系统检测可能的黑客攻击。该系统可高效检测未知威胁,并通过对企业内外网边界处 *** 流量的分析,感知漏洞的利用和攻击。
(图:腾讯御界高级威胁检测系统)
据Security affairs网站消息,4月21日,安全研究人员Khaled Nassar在Github上公开了Java 中新披露的数字签名绕过漏洞的PoC代码,该漏洞被追踪为CVE-2022-21449(CVSS 分数:7.5)。 漏洞的影响范围主要涉及 Java SE 和 Oracle Gr...
近日,据Reddit上的帖子和Cyber Kendra上的一份报告显示,LAPSUS$ (Lapsus) 组织入侵了微软的DevOps帐户,该组织此前入侵了NVIDIA和三星。 下面的截图由Lapsus发布,但很快被删除,由Cyber Kendra保存了下来。该组织声称可以访问微软的一些DevOps...
上周,Chrome Security 团队的 Adrian Taylor,在一篇谷歌安全博客文章中解释了“为何在野外被利用的 CVE 漏洞似乎有所增加”。对于这种漏洞利用的可见性增长趋势,归咎于多个方面的因素。而谷歌旗下的 Project Zero 团队,也有对包括 WebKit、IE、Flash、...
Krebs On Security 周二警告称:黑客正越来越多地利用受感染的政府和警察部门的电子邮件账户,以从移动运营商、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和社交媒体公司榨取敏感的客户信息。周四,美国参议院内精通技术的议员之一表示,其对这份报告感到很是不安,并且已向科技企业和联邦机构发去询问,以了解此类活动...
Hackernews 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个广泛应用于 Windows、 Linux 和 Mac 环境的开源模块的维护者最近破坏了它的功能,以抗议乌克兰的战争,大众再次将注意力集中在与软件代码依赖相关的潜在的严重安全问题上。 Node-ipc 是一个用于进程间通信的 JavaScrip...
本周三,包括美国能源部(DOE)、网络安全和基础设施安全局(CISA)和联邦调查局(FBI)在内的多个机构,向关键基础设施运营商发出了严重的潜在攻击警报。近年来,某些持续威胁(APT)参与者创建了许多定制工具,并在针对工业控制系统(ICS)、监控和数据采集设备(SCADA)等关键基础设施的攻击事件中...